东亚
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多年了。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直到现在,中国汉人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除了讲究茶叶收成季节、出产地,如雨前龙井,中国茶艺也注重水源、水温以及茶具的选择,如紫砂壶等。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各地由于气候、地理、人文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喝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香港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期间,香港人将英国人的奶茶大为改良,以滤网冲泡出很浓的红茶,再拌以淡奶,由于染了茶色后的滤网看似丝袜,因此被称为丝袜奶茶。这类茶一般要混合多种茶叶泡制,这是因为餐厅难以倚赖一种茶叶,在短时间内冲出色、香、味俱备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还很爱直接把柠檬片放入茶中变成柠茶,这种制法与西方主流把柠檬汁混进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这些饮料一般在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出售,是香港人的日常饮料。
到茶楼饮茶亦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代表文化,较常饮用的有普洱、水仙、菊花、香片、铁观音、乌龙。
台湾
台湾饮茶的历史甚早,早在公元17世纪以前台湾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饮用的习惯。[来源请求]但茶在台湾真正的兴盛,主要是18、19世纪间,由柯朝、林凤池、张迺妙与张迺干兄弟等从福建一带逐步引进茶苗与技术,于台湾北部瑞芳、石碇、坪林、木栅与中部鹿谷冻顶山一带辟园植茶、制茶;之后,19世纪中叶,来自英国的茶商约翰杜德的宝顺洋行首度将台湾乌龙茶引介至海外并获得成功与口碑后,正式展开了台湾百余年以外销为主的制茶史。~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间。
现今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十大名茶是:冻顶乌龙茶、阿里山乌龙茶、东方美人茶、日月潭红玉红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潭阿萨姆红茶,以及目前崛起的宜兰蜜香红茶。
座落于坪林的茶业博物馆是一座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分、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
莺歌为现今台湾茶具制造的重镇,其辖区内的陶瓷博物馆则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甚具特色。
台湾在年代发明了珍珠奶茶,不仅风行台湾大街小巷,也在香港、中国大陆、北美,甚至欧洲流行,使得茶饮在各种包装饮料与连锁咖啡馆夹击的现代仍能广受不分年龄层的欢迎。
云南
在云南,白族有请来访宾客喝三道茶的习俗。
西藏
西藏游牧地区喜欢喝砖茶(藏文:???????????ja-dkrugs-ma或?????????bsrubs-ja)。首先要把砖茶砸开,放到水壶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几分钟后,加入食盐及牛奶、羊奶或酥油,制成酥油茶;有些地区也放核桃碎。奶茶可以帮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惯,每日清晨,家庭主妇都要准备好奶茶。
日本
茶文化在公元9世纪时跟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以传承及发展。日本文化亦对泡茶非常讲究,喝茶之道成为日本传统中的重要礼仪。
日本制茶方式来源于中国唐代,和现在中国的制茶方式不同,将采摘的茶叶蒸气杀青,然后干制碾碎,制成绿茶末抹茶饮用。由于茶末表面积大,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制时必须用竹子特制的茶帚搅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后用竹舀将茶液舀出饮用。由于泡制茶叶的手续比较复杂,逐渐演化出一整套仪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个流派。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绿茶为主的煎茶,还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与绿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麦的麦茶。
朝鲜
除了中国以外,朝鲜喝茶也有一定的历史,有自己的茶道传统和饮茶用具。
南亚
印度
印度有一种茶品,一般人称为“MasalaChai”,就是印度香料茶或称为印度奶茶、“印度茶那提”。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鲜乳、糖、姜、胡椒和各种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这种茶已经由印度裔人传入美国,乃至于世界各地。
马来西亚
而英国红茶的另一旁支是马来半岛印度裔人的拉茶,当地的印度裔人把红茶和奶混合后,不断抛来抛去,就像拉出来一般,因此称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马来半岛一种表演方式。
横跨欧亚
蒙古
蒙古人喜欢喝砖茶。首先要把砖茶砸开,放到水壶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几分钟,并进行搅拌,直至茶汤发亮,再加入食盐及牛奶,制成奶茶。上桌时,要搭配奶皮、奶豆腐以及各种茶点。奶茶是寒冷的牧区保暖的重要方式,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惯,每日清晨,家庭主妇都要准备好奶茶。
土耳其
土耳其人喝茶很普遍,土耳其茶(土耳其语:?ay)属于红茶的一种。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垮台之后,原来属于土耳其的可以种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区脱离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进口咖啡。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东南岸地区可以种植茶树,于是土耳其人逐渐开始喝本国出产的红茶。
土耳其人的好客热情,请喝茶更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习俗。主人往往热情的提供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苹果茶。土耳其茶喝起来较苦,虽然茶味浓浓,却不是那么讨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扑鼻,然而浓的化不开的感觉并不是每个初饮者都可以接受的。只有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男女皆爱。酸酸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起来格外的舒爽。而土耳其街上最多的不是咖啡厅,而是茶馆,土耳其人还十分喜欢到茶馆喝茶并聊天。
欧美
俄罗斯
在西方,最早从中国传入茶叶的是俄罗斯,从中国经过蒙古草原到俄罗斯,曾有一条“茶叶之路”。俄罗斯人发明了煮茶的“茶炊”,类似一个小锅炉,一般用铜制,中间生炭火,上面有一个煮茶的茶壶,下面有一个龙头,煮好的浓茶用龙头中的水冲稀,加糖和柠檬汁饮用,即柠檬茶。随时可以提供热茶水,是寒冷的俄罗斯气候下,家庭必备的设施。现在一般用电加热,也有用不锈钢制造的。由于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装饰花样,是俄罗斯家庭比较显眼的家具。
英国
英国人从年代开始进口茶叶。当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CatherineofBraganza)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爱好带进英国宫廷。开始英国人从荷兰进口茶叶,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直接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运回伦敦。到年代,茶叶已经变成英国人的全民饮料。由于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而中国从英国进口货物很少,两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英国一方面从中国引进茶树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种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出口中国,最终引起鸦片战争。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英式下午茶。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早餐茶(EnglishBreakfast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Grey),由中国传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
英国人喝茶,颇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美国
波士顿倾茶事件画作
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他们被称为茶叶党。这个事件引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制裁,最终导致美国独立革命发生。
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除源自于欧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国市场上的东方茶(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柠檬红茶)。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另外除了预装茶外,美国很多餐厅也以茶作为主要饮料,而美国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东方茶)加上糖之习惯。
德国
年茶叶出现在德国的药店,但是除了东弗里西亚(今下萨克森)一带地区之外,没有赢得德国人太多的兴趣。现在德国人也喜欢饮茶。比如,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德国人也买中国茶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之后再将茶叶倒掉。与东方茶相较,德国茶味道较为清淡。
拉丁美洲
阿根廷
马黛茶是一种常绿灌木叶子,生长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阿根廷温润潮湿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很适于这种树木生长,加之当地人有爱喝这种茶的传统,使之成为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
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爱喝马黛茶,马黛茶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当地人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围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马黛茶叶的茶壶里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传着吸茶,边吸边聊。壶里的水快吸干的时候,再续上热开水接着吸,一直吸到聚会散了为止。
非洲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都喜欢绿茶,但饮用时总要在茶叶里加入少量的糖块,有的则喜欢加入薄荷叶或薄荷汁,称为“薄荷茶”。这种茶清香甜凉,喝起来有凉心润肺之感。由于北非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却可饮茶。因此,饮茶成了待客佳品,客人来访时,见面“三杯茶”,按礼节,客人应当看主人的面,一饮而尽,否则视为失礼。
埃及人喜欢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在茶里放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这种浓甜茶只要喝上二、三杯,嘴里就会感到黏黏糊糊的。
2.非洲茶叶地图年9月3日至4日,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共商新时期中非友好合作发展大计的大背景下,各行业都可以乘此东风,开拓延伸非洲业务的各种可能。这其中就包括茶叶。
不错,除了熟知的宝石、旅游业,茶叶也是非洲的特色经济,这里的茶指的是除路易波士茶(当地的特色草本茶叶)之外的专业茶。
世界茶叶的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占世界总产量的近97%。
在亚洲,中国、斯里兰卡和印度占据亚洲的绝大部分茶产量;而非洲茶叶产地,主要分布在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它们的茶叶产量就可占非洲茶叶总产量的91%。
进过精心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今天,我们带您了解一下这非洲五个茶叶主产国家的茶业情况。
肯尼亚
肯尼亚城市蒙巴萨风光。
肯尼亚是世界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降水,相对较少的虫害和在—米之间的海拔高度,是生产优质高地茶叶的理想之地。
肯尼亚有5省12县产茶,主要茶区分布在肯尼亚山的南坡、内罗毕地区西部和尼安萨区,如克里乔、索提克、南迪、基锡、尼耶尼、墨仓加、开里亚加等地。
茶叶作为肯尼亚的第一大出口商品,每年为肯尼亚带来约数亿美元的出口收入。茶产业在肯尼亚为为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刺激生产和销售,肯尼亚政府加大力度鼓动加工和包装公司参加国际贸易展览会进行推广。预计,该国红茶生产量到年将达到50万吨。
肯尼亚的蒙巴萨市是非洲茶叶的出口港市,蒙巴萨茶叶拍卖中心聚集了来自非洲各产茶国的茶叶。
近几年,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发布了一个紫色的茶树品种,希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突显肯尼亚茶产品多样化的特点并增加价值。
这种紫茶叶子是紫棕色,煮后茶水呈紫色,茶汤中含有大量花青素。目前,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了紫茶,希望借此增加收入。
马拉维
马拉维的布兰太尔市郊的茶园。
马拉维在年独立前被称为尼亚萨兰,是德国殖民地,故今天马拉维茶另有“尼亚萨兰茶”的称呼,是非洲继肯尼亚之后第二重要茶叶生产国。
马拉维茶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尼亚萨湖东南部和山坡地带,如米兰热、松巴、高罗、布兰太尔等地。
茶叶是马拉维第二大创汇作物。马拉维98%的茶叶供给国外市场,约占全国出口创汇额的8%,对GDP的贡献率为7%;6万人从事茶叶行业,万人从事茶叶相关产业。
马拉维年茶叶产量约为5万吨左右。主要产红茶,茶汤清澈,品质中上等,茶种属于印度种,所以分级方法和锡兰茶、印度茶相同,并且同样采用茶叶拼配的制作方法。
不过据马拉维茶叶协会介绍,马拉维种植的茶叶属于质量和产量都偏低的品种,要保证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变茶叶种植种类入手。
乌干达
中国与乌干达合作项目开工仪式。
农牧业在乌干达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其中,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烟草、茶叶等。
乌干达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罗、安科利、布里奥罗、基盖齐、穆本迪、乌萨卡等地区。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茶国,乌干达政府近年来采取相关优惠措施鼓励茶农扩大生产;并制定了较公平合理的出口竞争机制,放宽出口许可限制,实行出口产品多样化政策。让更多的公司参与茶叶生产和出口,扩大投资的同时吸引外资。
乌干达主要以生产红茶为主。由于红茶偏浓厚,配上牛奶做成奶茶味道还不错;当地还有一种喝法是配上姜汁。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草原风光。
坦桑尼亚也是非洲著名的红茶生产国,其红茶产区主要有南部、东北部以及西北部(西北部即指维多利亚湖沿岸,布科巴等地),其中产量最大的是南部高原地区,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该国在年首次接触红茶,年以后开始商业化生产,现在红茶是坦桑尼亚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坦桑尼亚几乎全年产茶,制法以CTC为主,平均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
由于非洲干旱少雨的地域气候,坦桑尼亚茶农常面临低收成的威胁。肯尼亚东非茶叶研究所的指导下,坦桑尼亚从肯尼亚引进了新茶树品种来助力茶农增产。
不久前,联合利华驻坦桑尼亚茶叶事业部分公司表示,公司计划在坦桑投资总计亿先令(约合人民币2.9亿元)用于支持坦桑开发茶叶相关的各种项目。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的自然风光。
莫桑比克的茶区主要集中在南谋里和姆兰杰山区。农业是该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莫桑比克81%的劳动力均集中于农业,除茶叶外,还大量出产棉花、腰果、甘蔗等。
茶叶是非常重要的现金作物,年产茶一万吨左右,因而制茶也成为该国加工业的主要板块。
在中非论坛即将举行之际,一些非洲驻华大使表示,希望与中国在如基础设施开发、电力、科技、工业、现代农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对于中国茶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也是茶叶之路。
非洲,尤其是东非国家,穿过或邻近赤道。由于地势高,日照充足,火山灰土壤肥沃,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非洲茶含有大量茶多酚、花青素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等独特品质。
如今肯尼亚已经存在不少由中国人经营的茶叶公司,但更多是贴牌贸易。如果将中国丰富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工艺当地茶业、茶农相结合,可以惠泽当地的茶农,还可以通过茶叶推动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更好地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让国家之爱、行业之情深入渗透到广袤的非洲大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