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中国企业出海四十年上国有企业的特色出


年,中美正式建交,有一件离开中国30年的美国商品也借机返回中国,这件商品在当时的售价是2.5元,而当时上海的人均月工资是65元,在那个可以被称作开放元年的年,这件美国的商品在中国的第一个月,全国销量定格在25。

这件商品,就是大名鼎鼎的肥宅快乐水,它还有个外号,可口可乐。

这是中美建交后,第一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商品,换个角度,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公司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开放后第一个出海中国市场的企业。

美国企业在走出去,中国也没有落下,同样是年,国务院提出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明确规定允许中国企业在海外办企业,经济全球化的巨浪开始在中国这片大海上掀起丝丝涟漪,而这一丝涟漪,也拉开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序幕。

水有源、树有根、学习不好家里蹲,今天小蓝就和大家说一下中国企业40年的出海史,而这一切的起点,我们要从年11月说起。

逆流而上的国有企业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邓爷爷访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11月,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东京成立,这也是新中国开放后的首家海外企业。

这是中国企业走出中国,跨过汪洋的第一步,只是和来到中国的海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出海的道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逆流而上。

从年到年,10年时间,有超过2.1万家外国企业来到中国,皮尔卡丹、肯德基、IBM、可口可乐、松下电器……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进军中国,就像是滔滔巨浪从西来。而和海外类型繁多的企业相比,这一时期走出中国的企业主要是国有贸易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工程公司,覆盖领域窄,数量少,就像是一条细流向东去,在巨浪之中逆流而上,在海外市场发出中国企业的呐喊,举步维艰却又掷地有声。

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肯德基开业

充满中国特色的出海

在最早走出去的国有企业中,最有名的当属年成立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路桥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先后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承包工程和劳务项目多个,营业额超过亿美元,其援助建设的毛里塔尼亚友谊港,被非洲人民称赞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路桥能够在海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除了自身的实力外,和中国路桥的前身——交通部援外办公室也有很大关系。早在年,交通部援外办公室就已经开始承担中国政府对外援助项目的建设,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助中国路桥征战海外,无往不利。

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的出海主要依靠国家力量扶持,在众多营收中,援助类项目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和现在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出海”有所不同,而这也是中国40年出海史前10年的独有特色,国有企业依靠国家力量立足海外。

而即便是依靠国家力量,中国路桥的主要客户依旧集中在非洲以及中东地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80年代的中国企业很难出海到欧美等更为发达的市场,除了外交因素外,各个领域的中国企业难以获得欧美市场的信任也是一大原因,正因为如此,在大量外企蜂拥而至的年代,中国企业将出海的重点市场放在了非洲、中东等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这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无奈选择,却也是必经之路。

星星之火

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慢慢探索,而在国内,外企的发展却是“雷厉风行”。

普通百姓对待外企产品的态度是从围观到尝试,而中国企业对待外企的产品,却是从围观到学习,外企把中国市场看作是一个新的战场,而中国企业却把中国市场看作是一个学堂,一个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学堂。

年,东风汽车联营公司成立,年,健力宝成立,年,海尔集团成立,年,联想成立……

年海尔引进德国技术签约现场

在外企的刺激下,一个又一个日后享誉全球的中国企业在中国各地破土而出,就像是草原上的星星之火,看似不起眼,却蕴含着燎原之势。

只是这些如今畅销海外的中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考虑的依旧是如何在国内市场拼出一片天地,至于海外的世界,则显得太过遥远,如何多卖出一件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也正是这群苦苦思索如何在国内立足的民营企业,掀开了中国企业出海史下一个波澜壮阔的10年……

7月22号(周一),小蓝会继续为大家带来中国企业40年出海史的第二部分,民营企业的崛起!关于出海行业,大家如果还有其它想要了解的内容,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小蓝会努力满足大家的需要~

开始研究历史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50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