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去年请到了是枝裕和,今年的上影节电影学堂


还记得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学堂吗?记得教大家“去呈现看不见却能感知的东西”的上影节的老朋友是枝裕和吗?今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学堂也将如期开讲,或对谈,或演讲,国内外知名电影大师将再度通过网络与影迷分享电影艺术的魅力。

图说:电影学堂邀来众多大师

带来灵感启发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年7月出生于泰国曼谷,曾斩获众多国际大奖,代表作《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和《热带疾病》()分别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评审团奖。阿彼察邦对探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共生关系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表现人物最热切的欲望回归自然。他的最新电影《记忆》()于哥伦比亚拍摄,由蒂尔达·斯文顿主演。在阿彼察邦提出希望与一位中国影人对谈后,贾樟柯导演的名字随即出现在组委会的脑海。

同为当代最受瞩目的亚洲影人,对故土的记忆与思索是两位同年出生的导演共同的创作源泉。两位导演在影像的叙事和表达上有着类似的情感经验,在扶持青年影人上亦不遗余力。同时,贾樟柯担任了阿彼察邦新作《记忆》的联合制片人,疫情期间阿彼察邦第一时间回应贾导的公开信,皆彰显了两位大师的珍贵情谊。两位将在6月12日对谈,期待为正在成长的青年影人带来灵感和启发。

图说: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对谈贾樟柯

了解艺术之美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是当代俄罗斯国宝级导演,塔可夫斯基精神的重要传承者。《俄罗斯方舟》()96分钟一镜到底,技惊四座;《浮士德》()获得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索科洛夫的作品通常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他追求电影语言的完善和丰富性,善于通过独特的影像美学表达对生命、艺术、历史等宏大话题的哲学思考。马可·穆勒出生于意大利罗马,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先后担任多个国际电影节主席,将包括张艺谋、贾樟柯等多位亚洲导演的优秀作品推向国际。

索科洛夫与马可·穆勒是多年挚友,作为索科洛夫导演作品《摩罗神》和《太阳》的制片人,马可·穆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俄罗斯及亚洲电影作品的传播与推广。在6月17日的对谈中,两位电影人将畅谈艺术与友谊,让观众从不同视角了解世界电影艺术之美。

图说:索科洛夫对谈马可·穆勒

碰撞思想火花

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年10月出生于毛里塔尼亚东南部城市基法,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20世纪90年代起定居法国,丰富的跨语言、跨文化经历造就了其作品的人文性。代表作《期待幸福》()入围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115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