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玉发船务”可以订阅
随着中国渔业资源的减少,
中国人将渔网撒向世界各地。
西非作为世界上最后仅存的几个渔业资源丰富的渔场之一,
吸引了超过艘中国远洋渔船、数千中国渔民在此捕捞,
并开厂加工鱼类产品,
同时大量雇佣非洲本地人共同作业。
外国工业渔船的进入,
让传统手工渔业节节败退,
渔业资源日趋减少。
中国渔业变化的轨迹正在非洲重复上演,
而渔民在异国命运也难以捉摸。
远洋作业漂在西非的中国渔船
出海20~30天、每天早晚倒班24小时连续作业、每个月上岸休整2~3天,这几组数字精炼地描述了在西非国家塞内加尔和几内亚比绍海域作业的福建远洋渔船上船员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按职位不同,中国船员的工资从一年8万人民币到一年30万人民币不等,而本地船员的工资一个月约西非法郎(约合人民币元),属于西非当地较高的工资水平。因此,很多本地人都乐意来中国渔船上打工,这份薪水比他们在岸上赚到的要高很多。
实际上,两国船员并不懂对方的语言,但是靠着手势和关键词,在工作中竟也能相互会意,也算是一种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默契。由于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船上也安排了两位厨师,提供两种不同的餐食。
常年漂在海上,能见到的除了同船的人就是鱼。每个船员的手机里,都存着这些年他们捕捞上来的各类鱼和动物的照片。正常的渔获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新鲜,反而是像海龟、海豚、鲨鱼等兼捕和误捕的动物才更“值得”拍照留念。与“是什么物种”相比,“能不能卖钱”跟船员的个人收入直接相关。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提供的数据,像福建远洋渔船这样的中国远洋渔船,在西非广阔的海面上,还有超过艘,是在西非作业渔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整个非洲海域,共有约艘中国远洋渔船常年作业。而在全球,中国的远洋渔船作业广泛分布在40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极海域,全国登记在册的外派船员人数超过4.8万人。
在国内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以及从中央到地方丰厚的各项补贴的刺激下,不仅过剩的渔业产能在中国之外的海域找到了出路,更多的资本还在继续涌入这个行业,也想在这片万里之外的海洋里淘到金。然而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衰退,远洋捕捞早已不是一本万利的产业了,补贴还能帮助中国的远洋渔船走多久,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结束二十多天的漂泊,福建远洋渔船准备再次返回陆地。返航途中,在距离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港口不远的地方,这艘船和一艘塞内加尔当地的传统手工渔船打了个照面。尽管渔船体量、捕捞方式和捕捞能力都相去甚远,但对这两种渔船来说,有一个事实是相通的,那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渔船来到西非,他们都不得不航行到离港口越来越远的海域去追求更好的收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会走得更远。
渔业加工中国鱼粉商人的生意经
努瓦迪布当地有几十家鱼粉厂,其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投资兴建的,由中国人担任管理性岗位,雇佣本地的员工为工厂工作。在大部分本地人眼中,中国人勤劳聪明又富有,他们也很愿意给中国老板打工;而当地的中国人对非洲本地员工的印象却是懒惰、不好管理,而且流动性太强。
对于商人们来说,西非的确是开设鱼粉厂的不二选择。以毛里塔尼亚为例,这里盛产高蛋白的沙丁鱼,是制作鱼粉的优质原料,价格却比国内同等质量的原料便宜得多。近几年当地政府也高调地发展鱼粉行业,用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低廉的人力成本来吸引外资,其他西非国家的鱼粉产业也在逐渐扩张。
对中国的鱼粉企业来说,选择在毛里塔尼亚建厂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鱼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渣和废气,需要对排污做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近几年威海已经关闭了一大批“环评”不达标的鱼粉厂,想要继续生产的工厂必须要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安装排污处理设备。而在毛里塔尼亚,与非洲大部分国家一样,贫穷和落后导致这里并没有对工厂排污做出十分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工厂可以轻易地节省这笔不菲的费用。
然而,毛里塔尼亚是否是鱼粉商人的终极“金矿”,仍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在这里投资建厂,当地的捕捞业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工厂对原料的需求了,于是有能力的鱼粉厂纷纷组建了自己的工业船队,开展更大规模的捕捞。而这一幕在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渔业地区都曾经发生过,现在正在西非——这个世界上尚存的几个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上演着。但是对于渔业这种“靠海吃饭”的行业,若有一天西非的渔业资源优势消失殆尽,这些候鸟一般的中国商人又将去到何方?
渔业危机西非传统手工渔民之困
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的塞内加尔,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渔业则是塞内加尔的第一大创汇产业和第二大就业产业。全国约有10万渔业从业者,其中只有10%在外国远洋渔船、合资运营渔船及本土的大型工业渔船上工作,剩下的90%都是手工业渔民。
每次出海的渔获多少,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船上的渔获卖掉后,除去船舶使用的成本,余下的钱会分为四份,三份归船长,一份由船员们均分。这些渔获不仅是渔民们的主要收入,更是这个国家居民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为什么手工业捕鱼变得越来越难?西非是世界尚存的少数渔业资源丰富的渔场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了欧、美、俄、中等越来越多的外国工业渔船来到西非,而西非各国政府也利用这个资源优势,通过向国外船队出售入渔权来“创收”。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年的估计,这种捕捞活动每年为整个非洲大陆带来了大约4亿美元的收入。该组织的报告同时估计,如果非洲各国的国家船队能够依靠自己力量捕捞并出口渔获可以产生约33亿美元的收入。
外国工业渔船无论是捕捞能力还是技术水平都远远超过传统手工渔业方法,使得西非当地的渔业资源快速减少,再加上西非各国渔业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种类型的非法、无管制的渔业活动和过度捕捞几乎导致当地手工渔业的崩溃。
福建玉发玉柴船务有限公司
长按白癜风初期怎么治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