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毛里塔尼亚 > 当地气候 > 五个群众工作能手服务群众,这些
当前位置: 毛里塔尼亚 > 当地气候 > 五个群众工作能手服务群众,这些
他们深怀为民初心,恪守为民之责,他们走村串巷,进群众门,说群众话,及时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们就是我们寻找的“群众工作能手”。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23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群众工作能手都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学习。
“将军”一心为民群众真心点赞记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政协机关驻柳树街街道柳园社区工作队副队长刘将军
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政协机关驻柳树街街道柳园社区工作队副队长刘将军虽然年轻,但心思缜密、办事周到,他常说:“群众事无小事,再难也得努力去办。”年驻村以来,刘将军用“十八般武艺”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商户改善经营环境,打造社区夜校课程共话团结,搭建舞台丰富百姓生活,成为了群众信赖的好“将军”。
善解难题“能将军”乌尔禾区玉石城商铺属于柳园社区,刚完工投入运营时,建筑垃圾还没有清运出去,环境用脏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商铺用的还是工程临时水电,价格高,还不稳定,时常跳闸、停水……这样的经营环境让店主们十分苦恼。
刘将军在走访中了解了这一情况,经过工作队认真研究,认为应该把商铺交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环境卫生和水电价格问题都可以解决。得到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支持后,他说干就干,到玉石城商铺挨个动员,给大家讲物业统一管理的好处。同时,他又积极联系对接物业公司,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水、电、卫生清扫等管理和服务事项统一交由物业公司管理。
“现在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水电费管理也规范了,真是要谢谢你!”玉石城商铺店主李向阳看到回访的刘将军,立即迎上前去道谢!
在走访中,刘将军发现龙翔小区里一些居民从家中拉线给电动车充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占用了消防通道。“可以在空地处修建一个停车棚,安装充电桩。”刘将军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社区“两委”建议道。
于是,刘将军主动请缨,多方跑办,协调住建局、物业公司在社区内修建了一座停车棚,并协调移动、电信公司安装了充电桩,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刘将军和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社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便民座椅、棋牌桌等设施,如今,小区里设施配备越来越齐全,居民们脸上笑容越来越灿烂。
融情团结“暖将军”驻村以来,刘将军致力于丰富社区夜校课程,推行流动课堂重点学、邻里结对相互学、干部带头示范学等学习培训新模式,营造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玛依拉什·阿依木汗就是受益者之一。
“以前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特别怕和别人打交道,多亏了刘将军,我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友谊、家庭三丰收!”居民玛依拉什激动地说。
玛依拉什原来是一名家庭主妇,没有工作,全家仅靠丈夫一人打工挣钱维持家用,生活拮据,她为此心情苦闷。刘将军知道后,鼓励她参加社区夜校学习,并介绍她与居民曹行英结为学习伙伴,每天帮助她练习对话,这让她与曹行英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随着玛依拉什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刘将军帮她找到了一份酒店客房服务工作,每月有元收入。
如今,玛依拉什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她和曹行英也成为了柳园社区民族团结示范姐妹花。
刘将军不仅擅长做民族团结工作,宣讲也是一把好手。为让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在社区落地生根,刘将军主动当起了“小喇叭”,把身边生动的事例,融入政策宣讲中。目前,刘将军累计宣讲余次,参与人数达0人次。
文化惠民“智将军”“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居民李爱梅正和“梨园之家”的戏友们轮番演唱。
李爱梅是一名豫剧爱好者,曾苦于没有施展的舞台,下班后只能回家自娱自乐,和李爱梅情况一样的居民还有不少,为此,刘将军决定要为他们搭建一个舞台。
刘将军在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的支持下,在社区牵头打造了“梨园之家”,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他还组织成立了“向阳花”豫剧团,并邀请团戏曲爱好者一同加入,促进兵地文化交流。
在刘将军的号召和协调下,“向阳花”豫剧团与奎屯、石河子等地多支民间戏曲队伍定期共聚“梨园之家”,开展戏曲联唱活动,“梨园之家”已成为了戏曲爱好者的“快乐驿站”。
“下班后能和这么多戏友一起交流唱戏,我的疲劳一扫而光!”李爱梅说。
李爱梅加入“向阳花”豫剧团后,多次在“梨园之家”演出,她的演唱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豫剧的魅力。“豫剧很有意思,我也要学!”居民崔秀莲深受感染,每逢周末都会赶来“梨园之家”,听票友们唱戏,一起学戏。
“我们这些戏友能聚在一起唱戏,多亏有将军帮我们搭建‘梨园之家’,让我们这些老戏迷也有用武之地啦!”居民张秀芝称赞道。
刘将军做事肯下功夫,贴心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驻村两年多来,刘将军走遍了社区的角角落落,访遍家家户户,他为民服务的脚步将继续前行。
铿锵玫瑰驻村路上吐芬芳记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工作队员王洁
“别看她是个姑娘,村里的工作样样能行,搞宣传接地气,干农活好把式,谁家有困难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村民口中这个能干的姑娘,就是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工作队员王洁。驻村路上,她忙着宣传政策,忙着帮难解困,想办法帮助村民增收,像一朵玫瑰,在驻村路上绽放……
寓教于乐润民心“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夕阳下,悠扬的歌声从村委会院内传出,王洁正带着30多名村民排练,为参加全县的快闪做准备。
驻村伊始,王洁在与村干部、村民的沟通中了解到,村里平时活动开展少,且形式单一,村民不愿意参加。她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汇报了情况,第一书记向派出单位协调5万元经费,购买了音响、服装和道具。王洁又找到文艺能人梁顺云,牵头在村里成立了文艺队,并动员其他村民加入。
渐渐地,文艺队由8人增加到40人。王洁又抓住契机,组建了草根宣讲团、小曲子文艺队,还将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快板、小曲子,组织他们在村里开展活动的时候演出。
“王洁带着大家说快板、跳舞蹈、唱小曲子,活动形式多样有趣,还给我们宣传了居民医疗、养老、社会保险等政策,大家都愿意参加!”学会了唱小曲子的村妇联主席马建华也加入到了宣讲员的行列。
王洁还把每月的宣传主题以简笔画、漫画的形式画在村委会的墙上,前来办事的村民总会上前读一读、看一看,相互交流几句。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把讲团结、讲文明、讲法治的种子植根于村民心中,良好的村风正悄然形成。
用心用情解民忧“群众有困难能想到我们,这是我们的幸福。”王洁始终秉持“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四勤”工作法,她的民情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中收集到的群众困难诉求。
细心的王洁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民马吉金没钱购买玉米种子和农资,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她便带着马吉金到镇农村信用社申请6万元贷款购买了种子和农资,又发动村干部、党员组建了“春耕志愿服务队”,帮助马吉金春耕生产。看着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这样帮助他,不善言谈的马吉金只是不停地说着谢谢。
“有困难找王洁,有矛盾更要找王洁,她一定有办法化解。”村民黄希英说。原来,在入户走访中,王洁得知黄希英和儿媳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产生了矛盾,她便分别和两人谈心,劝导她们要换位理解、互相包容。母亲节的时候,王洁还让婆媳二人互送了礼物,消除了婆媳间的隔阂。
组织村干部、党员为孤寡老人过生日,协调资金元为村里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王洁在一次次帮难解困中逐渐走进了村民心中,在大事小情的倾情相助中成为了村民的“自家人”。
精准施策促增收在入户走访中,王洁了解到村里不少村民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农闲时候待在家里,没有事情干,她就开始思考如何让村民增加收入。
工作例会上,王洁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建议:“利用包家店村苗木和制种玉米种植的传统产业,帮助低收入家庭发展虫草鸡养殖。”她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同,在派出单位支持下,为12户低收入家庭提供0只鸡苗,王洁还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为村民讲解养殖技术,指导养殖,鸡苗存活率达95%以上,这更坚定了村民养殖的信心。
王洁在跟进养殖过程中发现散养存在管理难、成本高、不环保等问题,她便鼓励村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统一管理,节省人力物力,使养殖户户均增收元。
看着别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闲在家里的村民努尔吉拜克找到王洁,告诉她自己打算开办小商店,但找不到租金便宜的门面。王洁通过多方打听,在镇上帮努尔吉拜克找到了一间年租金元的闲置房屋,还带着努尔吉拜克跑办手续,联系供货商。很快,小商店便开张了,王洁又指导努尔吉拜克如何为顾客做好服务。现在,小商店每月都有多元的收入。
心中有群众,不怕担子重。王洁如一朵绽放的玫瑰,用真心和实干为村民的幸福生活助力添彩,她将继续在驻村路上用芬芳书写别样人生。
库木布拉克村的“强娃子”记自治区民政厅驻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布拉克村工作队副队长杨强娃
“我们村真是来了个好娃子、强娃子,他为我们办实事好事,帮助我们增收致富,领着大家建设村庄……”老党员麦麦提·塔瓦尔赞不绝口的“好娃子、强娃子”是自治区民政厅驻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布拉克村工作队副队长杨强娃。年驻村以来,他用真心真情,为群众办好实事好事,解决群众诉求,助力脱贫增收,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信息服务解难事“杨大哥就是一个小灵通,他掌握的信息可多了。”村民努尔古丽·伊迪热斯说道。
走访中,杨强娃发现村民的信息相对闭塞,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找不到人解决。杨强娃便开始收集各类与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信息,建立了为民服务信息库,及时为群众提供第一手资料,帮助解决困难。
努尔古丽的丈夫在外打工,家里果树急需修剪,却联系不上修剪师傅,十分着急。杨强娃知道后,立即查阅信息库,第二天一早,2名剪枝技术员就来到努尔古丽的果园,帮她修剪果树。
村民吐尔洪·艾海提听说杨强娃有个信息库,就兴冲冲地找了过来,希望杨强娃能帮他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杨强娃通过查阅信息库,帮他找到了一份学校保安的工作。
有了固定工作的吐尔洪别提有多高兴了,逢人就说:“杨大哥的信息库还真是神奇,什么信息都有,我也能上班赚钱了。”
杨强娃常说:“群众工作并不难,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就能把群众工作做好。”
杨强娃利用信息库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34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1件,有了信息库,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诉求的效率也明显提升。
理念宣传促增收杨强娃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强,增收积极性不高,他便走家串户做调查、摸底数,逐户了解贫困原因,并将情况上报工作队研判,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方案,挨家挨户宣传“勤劳才能致富,两条腿走路”的理念,引导村民就近创业就业、外出务工增收。
贫困户阿米娜木·马木提家有4口人,丈夫因伤病不能干重体力活,经济来源全靠6亩地的收入,家里生活困难。杨强娃就根据她家实际情况,为她丈夫在村里的小市场争取了一个烤肉摊位,并帮着置办了烤肉炉等设备,现在的烤肉摊月均收入多元。
贫困户麦麦提·尼亚孜夫妻二人守着10亩地过日子,两个人有外出务工的想法,但又不知道干啥。杨强娃就到家里鼓励他们把家里的地承包出去,外出务工。在杨强娃的鼓励下,麦麦提将10亩地流转了出去,夫妻二人到邻村的葡萄种植基地打工,俩人一个月收入元。
“非常感谢杨副队长给我们家的帮助,没有他的鼓励,我们现在还在家里种地,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的麦麦提高兴地说。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全村自主创业32户,月人均收入达元,稳定就业人,人均月收入元左右。
乡村整治美环境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为了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杨强娃认真研究规划,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他与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动员。
杨强娃带领的第六小组,组建了村民互助小队,拆除危房旧房,建设新围墙,整理庭院、清理林带、修补道路,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草,将本小组的巷道、院子、房屋打造成样板,并组织全村群众进行观摩学习,极大激发了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纷纷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中。
在杨强娃的引导带动下,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村民对房前屋后统一进行了规划、修整、美化,拆除危旧房23套,种植果树余棵……如今的库木布拉克村,林带、围墙、院落、安居房,整齐划一,到处可见鲜花、蔬菜、果树,为乡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现在走在村道上,不仅能闻到花香,还能看到苹果、桃子和蔬菜,乡村环境大变样了!”见证村庄变化的老党员艾麦提·库尔班幸福地说。
杨强娃带着一颗为民的真心,用为民服务的真情,在驻村路上继续奋力向前。
保持奔跑姿态铺就追梦人生记泽普县科技局驻波斯喀木乡阔恰铁热克村工作队员邓文
不高的个头,白净的面庞,带着近视眼镜,说话不紧不慢,办事雷厉风行,这个看起来有点文弱书生样的“老小伙”是泽普县科技局驻波斯喀木乡阔恰铁热克村工作队员邓文。年驻村以来,他贴近群众、一心为民,始终保持奔跑姿态,用真心解决群众每一个困难,赢得群众称赞。
聊出真情实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是农民的儿子,邓文对这里的群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群众是我们最亲的人,群众的事一定得办好。”
驻村伊始,为尽快掌握村情民意,邓文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入村民家中,他怀着一颗真心,带着一份真情,总是面带微笑地与群众聊天、唠嗑。短短三个月,邓文就掌握了村里的情况,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
村民努尔阿米娜·吾斯曼有较强的创业愿望,想在村里开个小商店,但家人都不同意,认为开店风险大,没有打工挣钱稳定。邓文了解情况后,为努尔阿米娜找到一间店铺,并协调村委会免收租金。邓文又帮着联系办理营业执照,不到一周时间,努尔阿米娜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商店开张了,努尔阿米娜表示要好好经营,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增收致富。看到商店生意日渐好转,家里人也打消了顾虑,更加支持努尔阿米娜,她们家的幸福生活在眼前。
通过入户走访,与村民谈心聊天,邓文对群众的困难诉求掌握得一清二楚,帮助阿衣古丽·亚森找到一份加工衣服的工作;为其曼古丽·吐逊垫付医药费;召集村里的党员帮助无劳动能力的布尼亚孜·斯迪克收割小麦……
驻村以来,邓文先后帮助解决群众困难诉求16件,调解纠纷10起,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讲出增收致富作为扶贫工作站站长,邓文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