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月25日),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和检察机关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针对网络诽谤等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郑新俭厅长表示,建议公安机关对“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立案侦查,推动刑事自诉案件转为公诉,向社会传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
此举意义重大,旨在支持当地司法机关严惩恶意造谣者,该重判重判,该坐牢坐牢,让恶意造谣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案情概要:“玩笑”引发的网络暴力
此案最早追溯到去年7月7日,小吴(化名)在楼下快递超市取快递时,隔壁便利店主郎某(化名)无聊拍了一段正面视频,他将视频发到一个群里。
不知是什么心理作祟,他竟然在群里和朋友何某(化名)一唱一和,当起了“编剧”,利用此视频编造出了“少妇出轨”的故事,越聊越上劲,引发群友围观。
有好事者将所有聊天记录截图,再配合那段视频发到网上,炮制出了一个“有图有真相”的“少妇出轨”谣言。
对小吴而言,谣言就像路边的广告牌突然砸到她,让她倍感意外。
此事通过互联网不断发酵,后来竟然传到了小吴所在的公司,领导和同事都知道了这事。
真的是不作不死!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殊不知,这是赤裸裸的诽谤,给小吴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害。
小吴经常会受到一些询问及谩骂,后来连国外的朋友都知道了。
小吴报警后,虽然郎某和何某被行政拘留了9日,但此事造成的影响却一直没有消散。
在心理遭受重创的同时,小吴的工作也没保住,因为可能影响公司名誉,她被公司劝退了。
双重打击之下,小吴病了,被确诊为“抑郁状态”。
起初小吴放弃了追究郎某和何某的刑事责任,要求去道歉和赔偿,在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后,小吴直接向法院起诉。
去年10月26日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某和何某的刑事责任。
虽然很难,但小吴依然选择这条路,“我哪怕不要一分钱赔偿,也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犯法。”
诉讼进展:绝不和解,永不退缩
提交诉讼材料后,就是漫漫的等待。
去年12月14日,小吴终于收到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准予立案。
不过,小吴还是有点犯愁。根据以往的情况,此类案件维权难度极大,有时是赢了官司,但失去了时间和金钱,得不偿失。
有法学教授列举了三大原因。
一是,犯罪主体难以确定,有时难以明确侵害人,需要平台协助。
在小吴案中,最初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