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武威鸠摩罗什寺罗什动态年6月1


白癜风检查项目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695892.html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年至年),是为纪念中国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修建的寺院,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根据史书记载,在后凉建国初年,吕光挟持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武威后,为了安顿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让鸠摩罗什住在其中,弘扬佛法。罗什法师圆寂后,他的弟子遵其遗嘱,将他的“舌”舍利供奉于寺内,并在供奉“舌”舍利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纪念塔,也就是今天的罗什寺塔。此塔是现在唯一保存完好的罗什寺的古建筑,现为省级保护单位。

鸠摩罗什寺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过多次的毁坏,也有过多次的重修。根据现存的碑文记载,在大唐贞观年间,蔚迟敬德大将军统兵远征西域,行至武威地界,看到城内一座古塔顶上放射金光,宛若千佛降世;祥云生处,花雨飞舞,于是前往礼拜。敬德见到罗什舌塔后大生敬仰,遥想罗什法师功德,于是下拨饷银,召能工巧匠,亲任监工,经几年的修复,罗什寺塔初具规模,呈现出佛教气息的修道场所。为彰此德,他在塔下立碑为记,上刻“罗什地基,四至临街,敬德记。”此碑现在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中。

到了宋、元年间,汉族和西域少数民族在武威频繁交往,凉州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域吐蕃领地,与汉文化长期隔绝,异教徒频频侵袭。忽必烈将凉州划拨到高昌地界做为牧场。至此,凉州地界上从汉晋六朝以来的所有遗迹均被冷落,大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明朝开国初年,社会逐渐稳定,历史遗留文物古迹有所修复,凉州城内的庙宇楼阁开始进行恢复性修缮,但因罗什寺早已毁为一片瓦砾之地,一直没有进入修缮范围。

到了明朝永乐元年(公元年),从军张掖的鄱阳军人石洪客居凉州,发现“寺堂基址,瓦砾堆阜,榛莽荒秽,比丘不存”的罗什寺废墟时,心存悲凉,萌生了要修复古塔的想法,修复时工匠们在塔基下挖出一块银牌,上面清楚地镌刻着“罗什寺”三个大字,石洪这时才知道这就是姚秦时代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建造的罗什寺旧址,于是他决心重新修缮鸠摩罗什寺。经过八年的修复,罗什寺的正殿、祖师殿、观音殿和罗汉殿全部修复完成,雕塑彩绘,一应俱全。罗什寺有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明朝后期,罗什寺被朝廷钦定为陕西凉州大寺院。明英宗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朝廷为罗什寺颁发大藏经,并下了圣谕,圣谕中说:“刊印大藏经,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凉州大寺院,永允供养。”此谕现完整保存于武威市博物馆。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罗什寺又有过一次大型的修缮,据《重修罗什寺碑记》记载,经过这次重修的罗什寺“前后三院,焕然一新,乃五凉之福地;壮丽改观,诚河西之胜地也。”

年农历四月,武威古浪发生八级大地震,凉州的许多名胜古迹被毁坏殆尽,城内的罗什寺、大云寺、清应寺无一幸免,全被毁为瓦砾之地,号称“文笔三峰”的罗什寺塔、大云寺塔、清应寺塔均被摇倒,唯罗什寺塔残存半截。到了一九三四年,武威国民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罗什寺塔,使历史古迹得以保存。

改革开放以来,鸠摩罗什寺引起海内外各方人士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80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