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李涛涛穷游西藏之十八中国横断山世界的


沿着冷曲河向西,两岸全是沉积土层,鹅卵石掺杂了泥沙,厚有五六米,随时可能坍塌,叫行人左手提心,右手吊胆。一小时后,终于开出河谷,来到了一段柏油路上,感谢土层照顾,没砸上自己。路旁出现了庄稼和牲畜,不过尚未回到人间,就在冷曲的对岸,一道山脉绵延还高耸,风化后的山石一路铺摊,一筋青黑,一脉铁红,好似猛男秀肌肉,筋脉劲张,肌腱暴凸,看来天堂也尚俗,时兴美体健身。车子来到了八宿镇,藏语意为“勇士山脚的村庄”,也确实是,千山万水来到此地多不容易啊,必须都是人间勇士。勇士领地不大,但见水泥路直直向前,白杨树俩俩对开,这是勇士的依仗。雅江过来这几天,联通的信号消失了,这倒也好,李三忙着搞服务和讲笑话,提示路况信息,安排拍照和外交,小希安排休息和吃饭,我和老大专心开车,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八宿一连串的手机短信,总算把联通手机的人拉回人间。路友说,联通信号只有八宿有,再往前要到波密才能恢复,那起码要两天过后,趁着这个机会,他们赶紧拨通电话,向家人报告平安。年7月27日早,我们从八宿县城继续出发了,翻过安久拉山,植被渐渐丰茂起来,前面要到达的,乃是伯舒拉岭里的一个小镇——然乌镇,再过去就是藏东南森林了,横断山脉行将结束,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段天路。成都出来后,我们拜会了地球上最拥挤的地形,最密集的河流平行带,最紧密的山岭平行带,相隔相间,又相伴相护,放眼全球,再无其二。首先经过的是泯江,及其支流青衣江,然后是邛崃山一夹金山一大小相岭山系,四姑娘山是邛峡山主峰,二郎山是夹金山险隘,峨眉山是大相岭翘楚。这道大山过去,便是川西怒浪——大渡河,上游源自大金川,下游流到乐山,携手青衣江,汇入岷江。川人忌讳三水相冲,于是在三江汇流处,开凿了中国最大的石佛——乐山大佛,坐镇一方水土。山是天筋,水是地脉,这便是川西的第一筋脉。大渡河过来,是大雪山山脉及其支脉折多山,“蜀山之王”贡嘎山是大雪山山脉的主峰。大雪山西面,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雅砻江,汇聚了鲜水河和理塘河,激流沛沛,大水汹汹,一路冲到攀枝花,汇入金沙江。大雪山和雅砻江,是川西的第二筋脉。雅砻江往西,便进入了“三江并流”地域。首先是沙鲁里山及其支脉雀儿山,西部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不过这段称为金沙江,玉树以上名为通天河,宜宾以下方称为长江。金沙江是川藏两省的界河,携手澜沧江与怒江,平行下行了上千公里,所以称为“三江并流”。金沙江和澜沧江之界山,叫做芒康山,我们翻越的垭口,名叫拉乌山。国际河流澜沧江过去,便是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怒江,两江之间隔着他念他翁山一怒山,我们翻越的哑口,叫东达山和业拉山。怒江过来,也就是此刻我们所在,乃是横断山系最后一道筋脉——念青唐古拉及其支脉伯舒拉岭,继续往南延伸的,则是中缅界山高黎贡山。我们用脚步艰难的丈量了四川和西藏地区的部分横断山脉,然而,横断山不是一般的山,其面积之大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60万平方公里。“横断山脉”这一名称缘于清末江西贡生黄懋材,当时他受四川总督锡良的派遣从四川经云南到南亚次大陆考察“黑水”源流,因看到澜沧江、怒江间的山脉并行迤南,横阻断路,而给这一带山脉取了个形象的“横断山”名称。横断山脉,为世界年轻山系之一,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是中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为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其山岭海拔多在-米,岭谷高差一般在-米以上,平均海拔米以上。“横断山域文化旅游经济圈”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地区。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此地除汉族外,有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藏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基诺族、景颇族、拉祜族、僳僳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水族、瑶族、彝族、壮族、仡佬族、佤族、珞巴族等28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多数地区人口密度低。横断山脉是中国发现古猿化石地区之一,禄丰古猿化石和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横断山脉是人类发源地之一。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交往、迁徙,为后人保留下了大量古文化的信息,日积月累,形成一条特殊的民族走廊和历史文化沉积带。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类,起源于横断山脉,所以,中国横断山也是世界的横断山!横断山系高淼而雄大,有歌为证,歌名就叫:《横断山,路难行》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横断山脉一方面通过高山峻岭把这个地区的“君长以什数”(西南夷的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夜郎的势力最强大),部落林立的土著文化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阻隔横断起来,同时又通过四通八达的河流和山谷使此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缓慢或迅速融合交流着。其精神生活多元共存,并总是有力量将强势文化创造性地本土化,其文化传承的方式往往是非文字的、口口相传的,通过宗教活动、舞蹈、音乐、绘画、服饰和日常器皿来表现。从血缘上讲,这个地区是古代中国血缘最混杂也最纯粹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流放、逃亡、迁移、储存的终结之地,也是原住民最密集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与其从语焉不详的文献记载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倒不如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历史暗藏在当下生活细节与闪烁其辞的传说中而不是“史记”中,这是横断山脉地区西南夷文化的重要特征。“横断山域文化旅游经济圈”区域面积虽然仅占中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3.92%。但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美誉。由于区域内最底点与最高点海拔高差达余米,致使这里云集了相当于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和生物群落,有10个植被型、23个植被亚型、90余个群系。动物兼具东洋界西南区、古北界青藏高原区和北方华北区等多种成分,兽类、鸟类和鱼类约占中国总数一半以上;珍贵稀有动物属国家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金丝猴、白唇鹿、牛羚、野牛、野象、长臂猿、小熊猫、班羚、林麝、豹、云豹、马麝、水鹿、藏雪鸡、绿尾红雉、血雉等。由于区内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湖泊瀑布、地热温泉等奇异景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是世界上罕见奇特的自然风光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横断山域文化旅游经济圈”区域内的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米亚罗、卧龙、四姑娘山、卡龙沟、稻城、海螺沟、贡嘎山、新都桥、丹巴、九龙、色达、德格、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峨眉山、蜀南竹海、木里、泸沽湖、梅里雪山、丽江、大理、虎跳峡、香格里拉、怒江、独龙江、马岭河、大方、玉树、甘南、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波密、察隅、墨脱等等地方早已成为中国国内旅游的热点,和旅游爱好者无限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大版图上看,中国的河流和山脉,东西走向居多。河流自不用说,长江、黄河、淮河,一江春水向东流,山脉亦然,中国中西部的山脉,大都呈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大都分布于中国东部:大小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唯有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南部,却呈南北走向,为何存在这么一个特例呢?板块学说提供了答案。整体而言,中国所处的欧亚大陆,承受着两大板块的挤压力:一是西南部的印度洋板块,挤压方向为南北向,受力带隆起成山脉,所以西部的主体山脉,大都呈东西走向;二是东部的太平洋板块,挤压方向是东西向,所以东部的主体山脉,多呈南北走向。但在三大板块的结合带,欧亚板块承受了两种挤压力——西部,印度洋板块南北挤压,东部,太平洋板块东西挤压,力矩方向垂直,于是本来东西走向的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来到东部后,被扭曲为南北走向了,形成了几大平行山系,这就是横断山脉构造的由来。于是,夹在山系之间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被约束成了三江并流奇观。最令人称奇的还是雅鲁藏布江,夹拥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一路东下到林芝,遭到了色季拉山阻挡,于是掉头度西进,形成了个马蹄形的大拐弯,当真世所罕见。雅鲁藏布江拐入印度平原后,又改名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最终和恒河合流,汇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所以,要论全球地形地貌之奇特,当数中国大西南为最。江河和山势平行走向,形成了三江并流奇观;山河割裂多变,维护了物种原始和人文多样;地势高耸入云,孕育出了纯美雪山和晶莹冰川;印度洋水汽长驱直入,带来了丰富水汽,惠泽出了丰茂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景致奇异壮美,景观高度集中,所以川滇藏三省交界处,被称作中国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严酷的环境,难以逾越的天险,客观上阻碍了东部文明的进入,所以幸存了中国最原始的人文生态——母系社会,走婚约会,东部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民风习俗,就因为这种割据地貌而得以延续。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种学术观点还认为,正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成就了江南为鱼米水乡。不管你信不信,打开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地球上同纬度的陆地,绝大部分都是沙漠,唯有江南例外——真的自然也偏心,对江南情有独钟?国外一些气象和生物学家发现,对比同纬度的南美山区,青藏高原上同类植被带的分布高度,要高出~米,这意味着什么呢?气象学上说,海拔每升高米,气温就下降6℃,也就是说,青藏高原比之同等海拔的南美山区,气温高出了2℃~3℃,这又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的解释是,青藏高原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烈,地表升温很快,同时高原体魄巨大,暖空气不易四向流散,所以温控效果明显;南美山区虽然海拔也很高,但没有这样气魄巨大的温控条件,所以相对温度要低一点。青藏高原这种温室效应,对全球气温影响并不大,大的是其山势和体魄,切断了本该存在的大气环流。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陆地,是普遍意义上的热带沙漠气候,这是大气环流的结果——就北半球而言,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非常强烈,地表潮湿空气受热上升,地表于是形成了低压区,必然要由中纬度地区的地表气流来填充,于是中纬度地区的地表又成了低压区,必须由高空下降气流来填补,于是中纬度地区的高空,又成为低压区,在其吸引下,低纬度地区的上升气流,又从高空北上,进行补充,于是形成了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大气环流;环流气团除了受到气压影响外,还受到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低纬度高空气流北向补充过程中,左转发生了偏向,形成为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南季风,只是这种气团早在赤道上空,就已完成降水,其后北上的高空气流又干又热,不仅不能带来降水,反而会带走地表水分,所以北回归线附近的地表,形成了广袤的热带沙漠,而夹杂于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之间的土地,因受季节更替影响,形成为半湿润半干旱的热带草原气候。这种中低纬度的大气环流效应,最典型的莫过于非洲西部,南半球的纳米比亚和北半球的毛里塔尼亚,虽然紧邻大西洋,却滴水不降,于是形成了滔滔大海和漫漫黄沙共存的奇观。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我们现在所处的伯舒拉岭,还是东方遥远的江南,本该都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跟中东的伊拉克和沙特一样,都是广袤的沙漠,为何会是森林和水乡呢?居功至伟的,就是那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北面广袤的青藏高原。前面所说的环流系统,是在对流层进行的,来自赤道上空的干热气团,一般不超过海拔米,也就是对流层的中上部,而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高达米,干热气团无法逾越,于是本该有的环流系统,被青藏高原活生生打断了,沙漠竟没能复制成功。环流被打断的中国,又盛行什么气候呢?先说青藏高原本身,高出天外的地形,形成了三种降水格局:首先是南坡,印度洋水汽溯坡而上,降下了丰沛的雨水,譬如西藏的墨脱,年降水量高达4毫米,而同纬度的江西南昌,只有毫米;其次是北坡,部分印度洋水汽寻找到了决口,沿着雅鲁藏布江通道深入高原,带来了丰沛降水;第三是喜马拉雅山脊,高空风带来的微弱水汽,也被拦了下来,降雪后凝结为冰川,并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至5米的雪线(北坡)附近,夏季慢慢融化——后两者到处漫淹,形成了千万条辫状水系,最终汇流成为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世界性大河。而在中国中东部,青藏高原的庞大身躯,切断了本该盛行的西南季风,干热气流范围压缩,只能游移于太平洋西部和中国东部一带,这就是夏季肆虐的副热带高压。同时,中国所在的欧亚大陆面积广袤,是世界第一大陆,东部太平洋更为浩渺,是世界第一大洋,两者物理性质不同,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性能也不同,于是形成了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干冷气团占据上风,西北风劲吹,这就是冬季风,夏季暖湿气流占据上风,东南风长吹,这便是夏季风。每年6、7月份,暖湿气流便会强劲北上,而干冷气团还没完全消退,于是两者便在江南上空,展开了时近一月的拉锯战,阴雨绵绵,不知愁煞了多少文人墨客,这便是著名的梅雨。此外,印度洋水汽也不甘寂寞,趁着冬夏季风稍不留神,便会乘虚而入,溜到江南上空,饱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美景,品味太湖鲈鱼菰菜莼羹等佳肴,只是人类愚钝,不知江南婉约诗句中,不曾藏有高原一滴相思泪。而我,今天,借用微友的一首诗结束今天的文章,延续一下高原的相思泪。过横断山莽莽高原气势浑,群峰送峙入天门。冲天白鹤长空志,震地惊雷秋雨魂。风卷残云千里画,霜凝红叶万年痕。登高极目心怀荡,揽尽苍山豪气存。(本章完)

(国道全景图,请横屏观看)

风潇潇之李涛涛

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lwz/105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