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塞外异国“三进宫”,经贸战线献青春
商务部退休干部冯继成
冯继成,年6月出生。山西省平定县人。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年9月参加工作。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4月任经贸部一局干部、副处长。年9月任驻蒙古使馆商务处参赞(正处级)。年9月任外经贸部驻大连特办副特派员(副司级)。年4月任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使馆经商参赞,年1月任驻拉脱维亚共和国使馆经商参赞,年8月退休。
经贸外交是共和国大船的压舱石。一直以来,有大批奋战在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的参赞和工作人员。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我时刻牢记总理教诲,发挥一颗“铺路小石子”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
年7月,我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蒙古语专业毕业,分到原外贸部直属的中国畜产品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当时,公司很少用蒙语,每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全国各地出差。年夏天,我被调到原外贸部一局工作,该局主管对苏、蒙、朝、越四国的贸易。
年7月,明克副局长找我谈话,通知我派往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商参处工作。出国前,时任原外贸部副部长宫呈祥作报告说“你们是凤毛麟角”,当时出国人员较少。因蒙古是寒带,我做了皮大衣、皮帽、西服、中山服、丝棉袄等,还要自带被褥。随后,我乘北京直达蒙古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赴任。所谓“国际列车”,就是在国内列车后挂一节车厢,到两国边境再挂到蒙方国内火车上。整整走了两天两夜才抵达乌兰巴托市。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蒙两国关系友好。驻蒙使馆由我国援蒙工人建成,院子很大,是驻蒙最大的使馆,商参处是使馆人员最多的单位,由8人组成。商务参赞由外贸部派出,王琢之参赞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前辈。还有一位商务三秘和我都是外贸部派出的。对外经委派出4人,经济专员(相当一秘)王琨、三秘杨洸、技术员老栾和蒙文翻译巴啚。俄文翻译梅金芳是国家科委派出的,主管科技合作。当时两国贸易额很小,贸易方式是以瑞士法朗记账平衡贸易,轮流在两国首都进行政府间贸易谈判,先派专家组商谈,达成协议后,由两国副部长签字。驻蒙使馆虽然院子大,但取暖和洗澡等条件很差。国内派8名工人来烧锅炉,但蒙古产的褐煤发热量很低,室内温度上不去。尤其是大礼堂,对外活动时,来宾冻得受不了。为此,张德麟大使曾亲自替工人烧锅炉。洗澡水因泥沙过多是黄色的。气候严寒,来使馆做沙发的国内工人用蒙进口朝鲜的布和棉花为每人做一件“棉猴”帽,非常实用。在大院散步,大使、工人都用“棉猴”帽把头捂严。使馆有大小暖棚,大的种菜,小的种花,院内只有夏天几个月种菜。到了冬季蔬菜奇缺,馆员就托国内捎一些菜来。使馆的体力劳动也不少,每天打扫办公室和公用厕所。休息日在蔬菜大棚种菜,在院内种树。加高使馆院墙时,包括大使全体出动帮助援建工人修建,还经常在食堂帮厨。最艰苦的劳动是夏天掏锅炉房的炉灰,从一个很小的口进去漆黑一片,用双手快掏,喘不过气来。年,原木是我自蒙进口主要商品,当时每年进口2万立方米。为保证原木质量,合同规定由我国内每年派2名木材专家到蒙方验收,地点在乌市西北一百多公里的宗哈拉市。此地是通往苏联的国际列车的一个重要火车站,当时有我国援建、尚未建成的酒精糖浆厂,有二十多名干部和工人留守工地。使馆安排我和木材专家住在工地。我和两名专家乘坐工地提供的吉普车,早出晚归去火车站验收原木。在工地这段日子,我帮忙当了几天蒙语翻译。二十多名干部和工人坚持留守,每周给当地居民放电影一次,只要工地大门口红灯一亮,大家都来看中国电影。我们还坚持免费为当地居民看病,深受好评。在工地这段日子,工人们坚持自己种菜,土豆、洋白莱丰收,还腌制酱菜,素炒甜酱疙瘩特别好吃!在火车站验收一个多月后,又转到30多公里外海拔二千多米的原始森林验收。高山上有两间小土房,蒙方和我们两人住一间。蒙方来十几人带着冲锋枪等武器,防野兽。他们只带十几只活羊和大面包。为了安全,我陪同厨师取水做饭,蒙方翻译陪同专家外出验木材。取水很困难,挑两个铁桶到小河溪挑水,水不干净,在铁通内放明矾过滤后烧开再做饭。由于海拔高,做一次饭需3—4个小时。验收工作结束回到使馆,我继续在经商参处工作,此时处内只有三位工作人员。年7月,我被调回国内。年冬天,我被下放劳动。年夏天,部里紧急调我回北京,派到外文局毛选翻译室工作。年我又被调回部一局工作,继续分管对蒙贸易。年3月5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曾任外贸部一局副局长的卢树棠同志和卢锦江同志。年7月,领导通知我再次赴驻蒙使馆商参处工作,职务是商务三秘。这时我己是儿女双全的壮年,父母带着儿子,妻子照看小女儿,我无后顾之忧。这时的驻蒙大使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孟英,现在已是岁高龄的老寿星。文革结束后全国百废待兴,使馆也是一样,每年来蒙经贸团组达一百多个,但这时经商处的工作人员仍是三名。至年,两国铁路每年举行例会。年夏天,我国原铁道部副部长率团参加例会,蒙方给予热情友好接待。孟英大使命我全程陪同代表团工作。蒙方一位货运处长说:“我从两国铁路建成就在铁路部门工作,伟大的中国给予我国各方面的援助,我们永远不忘,我们子孙后代要永远友好下去!”回到使馆,我把有关情况写成《蒙古中下层人士盼望中蒙友好》一文报国内。年7月,我被调回国内,在外贸部二局工作,该局主管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蒙、朝、越、柬埔寨等国贸易。年我被提升为副处长。年夏天,领导通知我再次赴驻蒙使馆工作,职务是商务一秘。这次我老伴老李随同前往。国内同时派出内蒙乌兰察布盟党委副书记蒙族昭日克啚为商务参赞。昭日参赞“发明”了一种直接等价易货的办法。例如,蒙方用进口的化肥直接换我内蒙等价的商品,双方不用货币支付。我内蒙农科院派专家来蒙种蔬菜,蒙方用化肥支付等。昭日是我国首批派驻国外的少数民族干部,他的工作成绩充分证明我党派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锻炼的英明决策。我作为助手,在完成经贸任务外,还充当俄语翻译。我处和俄罗斯、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古巴等国驻蒙商务官员交往都用俄语。年昭日参赞调回国,外贸部任命我为正处级商务参赞。这时的大使是张德麟,精通蒙语。在张大使领导下,使馆工作蒸蒸日上。年9月,我在蒙连续工作六年后离任调回。年4月调任驻哈萨克使馆经商参赞,年初调往驻拉脱维亚使馆任商务参赞,工作四年后,年7月离任回国,同年8月退休。最后,让我用一首小诗作结:
八二高龄一老兵,经贸战线献青春。
塞外异国“三进宫”,欧亚两国用俄文。
国外工作二十载,国内外派几度春。
翻译毛选外文局,大连特办两年整。
退休之后勤写作,腿脚不好脑不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策划:商务部机关党委宣传部编辑:卢兴广、邱艳满审校:袁艳龙、张仙凤、李洪博
《我和祖国共成长》专栏
第1期张栋: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第2期外事司翻译处:风雨兼程助力开放发展薪火相传做好外事保障第3期达哇培楚:一肩挑扶贫,一肩挑小家第4期孙业红:从插队知青到经济外交官的梦想历程第5期王莹莹:亲历也门撤侨第6期刘可:小产品,大时代第7期刘书军:从“商务部里的农村人”到“农村里的商务人”第8期胡安彬:十年追梦商务人工笔精描进博会第9期杨默:用心诠释使命用行谱写担当第10期马宁:电子商务—新中国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第11期山东省商务厅商贸发展处:见证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第12期重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解放碑步行街的华丽蝶变第13期沈觉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第14期张志刚:做改革开放坚定的促进派第15期孙振宇:70年,中国商务人的奋斗故事第16期房爱卿:我所了解和经历的流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第17期强之恒:虹桥声音中国方案第18期宋毅:谈“吃”说消费第19期外资司自贸区域建设一处:深耕改革试验田打造开放新高地第20期胡进:从“乘船人”到“划桨者”,共助“祖国号”巨轮扬帆远航第21期肖荣臣:春风化雨润万物,一枝一叶总关情第22期王江宁: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和祖国共成长第23期吕克俭:抓住新机遇拓宽合作新领域第24期张伯辉:守初心担使命打造西非坚强战斗堡垒第25期孟冬平: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倾心尽力第26期夏网生:江苏开放型经济步步高升中的二三事第27期崔彬:在战火中守初心,做新时代商务人第28期林思群:努力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公共平台第29期白明:我与贸易救济工作共成长第30期张晴:走进“勇者之地”感受中非合作脉动第31期综合司发展规划处:经贸强国新蓝图商务发展大格局第32期郑巍:我为中原鞋都添光彩第33期向贤彪:做一名“桅杆上的瞭望者”第34期成文华:做机电出口的寻梦者第35期汪红权:战地黄花分外香第36期靳卓文:不断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第37期蔡泽佳:中国馆见证我的成长第38期张强:风土之味四海飘香第39期李敏:敢做“特区”商务人不负伟大新时代第40期刘丹:十年磨砺商务梦拼搏奋进伴我行第41期赛旦霞:援助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的故事第42期郭建军:跨越山海见证中比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第43期金达芾:商务扶贫办实事,小平故里铸底色第44期曾春艳:走进“四叶草”聆听“进博人”第45期戚羽泽:中国递给世界的温暖名片第46期李淑华:这些年我和祖国第47期逄炜:坚守初心,锐意改革,一路伴行外贸发展第48期李宁:助力五矿外贸发展发挥商会服务职能第49期刘宝荣:中国外贸高速发展的诗篇第50期李红:端上世界餐桌的东坡菜第51期刘骏瑶:农村电商助力“最甜杨梅”搭上发展快车第52期张帆:从埃及往事悟初心使命第53期胡佳裕:奋斗在对美经贸工作一线第54期王从民:从抗战烽火岁月到援建坦赞铁路第55期张明武:“打胜仗、零感染”,全力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第56期张婷:从千年少城到城市会客厅第57期黄紫薇:黑茶的故事第58期穆建军: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第59期牛宜斌:从零售信息化看新中国前进的脚步第60期梁剑锋:我与会展专业共成长第61期徐润江:忆对外承包劳务事业起步发展的片段第62期吴飞:胸有凌云志手中倚天寒第63期刘国光:湘非情,中国梦第64期徐书云:亲身见证中国在联合国地位的提高第65期黄振甲:首届土库曼斯坦中国商品展筹备工作纪实第66期郑晖: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第67期王成安:中非合作论坛的缘起和发展
第68期孙强:浙江商务二三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lsyg/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