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一个失败的文艺青年


4月20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年的这一天,奥地利诗人保罗·策兰去世。年的这一天,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男孩出生在因河畔的布劳瑙。没人会预料到,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将欧洲甚至全世界带入灾难。小编这里节选的是德国历史学家拉·格·罗伊特《希特勒传》第一章片段。

希特勒

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在因河畔的布劳瑙时,德意志人的世界外表上显得有条有理。这条界河的对岸,由奥托·封·俾斯麦侯爵用血和铁铸就的帝国充溢着力量和自信。人们相信进步,相信工业经济的增长无界无疆,相信由一支常胜军队体现的军事实力。军人的种种价值完全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与旧欧洲所有的地方一样,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集权国家与不享有特权的劳动大众及其各种政治组织之间冲突不断。除相信进步之外,对一切起着凝聚作用并给予推力的是过盛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诸如德意志的使命观一类的东西正是起源于此。年俾斯麦被解职后,这种使命观从下层在思想观念方面滋养着德意志帝国新的帝国政策。获取作为永不枯竭的原料来源地的“阳光下的位置”,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这是威廉二世的主要注意力所在,也是各个泛德意志以及其他以帝国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民众组织群体利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rdmz/72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