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大爱无疆中国医生,好样的


一年

十万里

一人一车

猫步天涯の自驾亚欧非

April17.

杭州

车轮已经碾过:杭州(出发地)——内蒙古(出境)——俄罗斯——欧洲大陆——非洲大陆(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目前在杭州

回到国内,医院连轴转。

在国内看病真叫一个难,即使在网上预约挂号,到医院也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轮到就诊,万一要化验拍片,又是漫长的排队付费、排队化验、排队等结果,医院路上的时间,基本上一天时间就搭上了,有时候化验结果要过几天才能拿,那么又是一天。

医院服务也是越来越好了,有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测血压,等着就诊的时候,也都有自动叫号、二次分诊等等等等,为了解决看病难,还是做了许许多多的改进的。

可是作为病人,还是忍不住感慨:看病怎么那么难!怎么办呢?说到底,谁让咱那么多人,那么多病人呢!

而在医生办公室的时候,我赫然发现,办公桌下面,竟然有紧急报警器!

这可是医生办公室啊!

究竟医患关系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呢?居然需要在医生的办公室安装紧急报警器?

当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用他一辈子努力所学的医学知识看病救人的时候,居然还需要在自己的手边,安装一个紧急报警器!这太令人难以接受了!

随手查阅了一下,医患之间的恶性事件竟然屡见不鲜!令人震惊!

许多类似这样的新闻看了令人心惊

回国之前,我在非洲的加蓬,连着几天高烧不退,幸亏遇见了援非中国医疗队。如果不是遇见他们,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非洲,我可能就真的壮烈的实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死在路上”的豪言。

由于医疗队医生们的仁心,我得以住进医疗队驻地以便及时观察和治疗,更是有幸得以与十几个各个科室的专业医生来了个近距离24小时无死角的全面接触,因此有幸得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

大概这世上也没有几个局外人,有如此的机缘可以与一群医生24小时的生活在一起16天了吧。

而这段时间的生活,看着他们的日常,让我每日都很是感慨。

是的,我真的每日都感慨,扪心自问,我做不到。即使我有这样的医学专业知识,我也做不到医生们做的这一切。

加蓬经商处的刘参赞和同事们来看望我,还有许多其他朋友也纷纷过来看望我,让在异乡病倒的我倍感温暖。

让我给大家说说我看到的那些日常和感受吧。

也许援非医疗队医生们的生活对你来说很遥远,可是,医生,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远,对吗?

而他们的生活,就是一部分医生的生活,真实而鲜活。

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地区是疟疾高发区,而医院更是高危地带,医院里大部分是病人,被这里的蚊子咬了,非常容易被交叉感染。医生们每天上班都穿着长袖长裤加袜子,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喷好防蚊液。因为非洲的蚊子,咬了不是痒的问题,是可能会丢掉性命的!要帮助病人,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健康。

加蓬在非洲算是难得的几个治安不错,政局稳定的国家之一。可是即使这样,也时常会有抢手机之类的事情发生。为了确保安全,平时,医生们要出门,至少要三人以上并且报备。

医院里每天都许多病人

非洲有一种芒果蝇,会在晾晒的衣服上产卵,然后通过人的皮肤毛孔,或者破损的地方钻入皮肤下繁殖。

外科王大夫一个月总会接触几个这样的病人。

给这样的病人开刀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情,一刀下去,脓液四溅,已经在皮肤下长大的虫子蠕动着爬出来…..这个场景,只是想象一下都有作呕的感觉。

而这,只是他们一个外科大夫最平常的手术之一。更恐怖的是,一些手脚溃烂的病人来看病,一查,得了艾滋病……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经常冒着巨大的被艾滋病感染的风险!万一病人不配合手术,医生不小心划破自己,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后果。

手术结束,医院工作餐,还得调整心情吃下去。因为吃下去,才有体力。

医疗队郑队长在工作中

王大夫在给刚刚动过大手术的华人做复查

关大夫每天读不完的片子

医疗队最年轻的美女小刘大夫

工作中的贾大夫

大夫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的简单,甚至可以说枯燥。

早上六点钟起床,在驻地院子里溜达几圈舒活筋骨,七点钟吃早餐,吃好再溜达几圈,八点医院。

医院在平民区,整体比较乱。医院的路上,经常堵车,正常半个小时的车程,经常要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路况不好,总是油门刹车的,晕车也是常有的事情,医院就晕的开始吐了。

医院正常下班时间是11点半,医院的病人总是那么多,大夫们总是毫无怨言的把手头病人处理完毕才会去吃饭。好几次12点半了,去餐厅,都会看到妇科病室门口还有一堆病人,杨主任依然在耐心的给病人看病。延迟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几乎是所有大夫们的日常了。我们在感叹看病难的时候,其实医生每天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面对看不完的病人,读不完的报告,也是非常辛苦的啊!

麻醉医生金大夫帮我在准备挂盐水

翻译先生在工作

妇科杨大夫总是笑容满面

医院是上半天班的,但是回到驻地,一般都将近2点了。

他们的驻地,在远离热闹市中心的地方,进了驻地,基本上没地方可去。午睡醒来,大把的时间怎么打发呢?

这里没有畅快的网络,只有几个电视台,没有电影院,没有ktv,没有丰富可口又便宜的饭馆,更加没有可以呼朋唤友聚会的场所,他们有的就是驻地这十几号人。

可是那也要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啊,大夫们都努力的自己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加强锻炼!

大家学习打乒乓球,学习法语。周末大家聚在一起做包子、包饺子。

吃好晚饭,最盛大的活动就是绕着驻地的院子,一圈一圈的转,转他个两个小时,走的满身是汗,运动量到位了,洗个澡,然后捧着书看看,或者逗逗狗狗,逗逗猫猫,早早的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又要早起,开始日复一日的工作。

对于我这样一个酷爱自由,喜欢新鲜与自在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简直是不敢想象!真的,我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我如何能够过几个月甚至几年。

每次挂好盐水,医院的山坡上眺望一下远方

驻地附近中国援建的体育场

驻地附近的当地人住的小木屋

驻地附近的豪宅

周末给过生日的三位大夫做大餐

大家共同的手艺

非洲人的一大特点是慢,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

发高烧的前两天,查不出病因,因为医院设备特别简陋,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所以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陪我医院就诊。

可是开个验血的化验单,就前前后后一个小时,而护士抖抖索索,抽了两次都抽不出血,不但慢,而且技术差。转医院都如此,而当时高烧不退的我已经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还是回到驻地,内科大夫乔主任用听诊器判断出了我的肺部有问题,才得以及时检查治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医院,设备还可以,但是把我吓跑了......

乔大夫在工作中

援非医疗队还把中医这个国宝带到了非洲,在多哥的时候,我就因为眩晕症发作去找医疗队求助,当时多哥医疗队的兰大夫为我进行了针灸推拿,并结合西药治疗,让眩晕症得到了迅速缓解。

而在加蓬,连续高烧的几日,到后来烧退了挂盐水的日子,我几乎都头痛欲裂无法入睡,幸亏加蓬医疗队的张大夫为我进行针灸推拿,头疼才一天天的缓解。

而当我到他们的办公室的时候,我发现总是人满为患,非洲当地人排着队等候医生为他们做针灸治疗。

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火罐等等,结合现代科技的疗法,在非洲已经得到了很大推广和认可,许多非洲的达官贵人都会预约中医门诊,排队等待医生为他们做神奇的中医治疗。

兰大夫给我做推拿

张大夫在给当地人做针灸

这个是我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儿科医生医院院长说中文,为不同文化积极搭建桥梁。放射科医生关大夫,还积极写稿,讲述援外故事、医学知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







































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重庆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1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