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万家灯火王勤冰冷酒非洲见闻之


在场文学,文学在生活的现场和心灵的现场

------肖复兴

毛里塔尼亚:钓鱼像捞鱼

作者:王勤(冰冷酒)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渔场;而毛里塔尼亚的钓鱼方式。则是我试过的最独特的;只要简单地用条绳子,挂上鱼钩鱼饵垂到水里,马上就会有无数的小鱼上钩。另外,这里的带鱼和鱼翅都没人要,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总是将海参和鱼翅加工晒干,带回国享用。

钓鱼不用竿,鱼儿抢着来

一个周末,风和日丽,我们从驻地驱车前往友谊港钓鱼。首都努瓦克肖特城市并不大,让人诧异的是这座城市就建在沙漠里。黑色的柏油路有一半被黄沙覆盖,偶尔一阵旋风刮过,黄沙漫天。由于缺少花草树木装点,这里显得有点荒凉。

来到码头,看到不少中国人已经开始下竿开钓了,少数法国人和当地人也在做钓鱼的准备,不停地挂饵料、摘鱼钩,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在细麻绳上挂几个鱼钩,从地上捡点别人扔掉的大虾,用小剪刀剪碎虾肉挂在钩上,没有鱼漂也没有鱼竿甚至不用往远处甩钩。只要把挂满鱼钩的绳子垂到水里就行。结果,绳子刚伸到水里就感觉无数的小东西在咬,绳子在水里不停地颤抖。这时,只要把绳子往上一提,少则一两条,多则三四条鱼挂在钩上。

我们不停地挂饵,下钩、提钩,汗水顺着脸、脖子、脊背不停地往下流淌,大家都顾不上擦。这简直不是钓鱼,而是捞鱼!很长时间,我们都是弯腰、直腰,重复这同一个动作,又是大热天,但大家也不叫热喊累。

鱼翅和海参,晒干带回国

“大鱼!大鱼!快来帮我!”我们正忙着,旁边的小李突然大叫起来,我们赶紧收起

鱼钩跑去帮忙。只见一条大鲶鱼在水里不停地挣扎,摇头摆尾,溅起的水花都溅到我们的脸上。我们三四个人一起拽,终于把这条大鱼拉上岸。我们估了一下,最少也有十几斤重。

大鱼一上岸,人们全都停下手里的活,围过来欣赏。那条鲶鱼,抛到岸上还不停地乱蹦,并张着大嘴喘着粗气,有人说这种鱼会叫,声音像婴儿哭,等我们把它抓在手里的时候还真的听到了吱吱地叫了几声。不过不像婴儿哭,倒像耗子叫。

带鱼在中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但在毛塔却成了人们不屑一顾的东西,被扔得到处都是。我刚捡了几条就被和我们一起的使馆厨师制止了:别捡了,没人吃。这里的带鱼比中国的宽大、漂亮,但肉质没有中国带鱼那么细嫩。

大家留在手里的大都是上尉鱼、石斑鱼、鳎鱼、黄鱼等上等鱼。据厨师介绍,在海港工作的中国人,很有心计,他们把海参、鱼翅(当地人不吃)加工晒干然后托人带回国内。

我们在友谊港停留了小半天,收获了满满两纸箱鱼,厨师说一次不能搞太多,放时间长就不新鲜了。过后,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总结我们这次钓鱼的经历:

钓鱼不用漂

鱼虾做饵料

鱼竿弃一边

麻绳足够了

钩拴3、4个

保证有鱼咬

钓得兴致起

手舞又足蹈

配上二锅头

美味任你嚼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王勤,男,年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现居北京。退休前曾长驻国外使馆,历任秘书、参赞等职。有《难忘在海外的日子》、《并蒂莲》等专著。《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现代文学》杂志副主编、《国际援助》杂志编委。《白天鹅诗刊》杂志社名誉社长、《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分会主席,《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手机:

在场文学Thepresenceofliterature

主编:明华

本期编辑:三月雪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

qq.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2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