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Cindy姐姐开讲美术史闲话之高更


美术史闲话-高更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保罗.高更,年

cmxcm,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01|名画简介

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作者为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Gauguin,-)。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相融合,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02|名画解读与联想

此画让人联想到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其主人公画家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以高更为原型的。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证券经纪人;为了绘画理想抛妻弃子从家庭出走,最后来到了不列塔尼亚的塔希提岛并埋骨于此。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揭示了西方成年人逃避现实的主题。小说主人公在规矩的理性节奏中生活了多年,然而不久发现这种平静的生活秩序渐渐耗尽了自己的才华,精神上也丧失了活力,于是走向生活的另一个极端,出走家庭和工作,毫不留情地冲击着生活表层的理性秩序。

时下,此书是中国青少年必读的书目之一,但是感觉更适合中年人阅读。中年人,表面看似圆满,但生活上不仅背负着养家重担;工作上又要不断武装铠甲时刻准备抵抗后浪和新技术对职位的竞争压力。每个中年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幻想着有这么一次为逃避重担和压力、或以为艺术、为理想等为借口的出走吧。只是有人成功了,比如弘一法师;有人一直原地踏步,比如芸芸众生。那么,扪心自问人活着的价值在哪里?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去往何方呢?毛姆在小说中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予了什么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取决于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相信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答案。是否需要抛开一切责任和义务去完成个体生命理想的出走呢?也许因人而异。

回到小说,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银币的最小单位,毛姆的朋友跟他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另一位英国作家王尔德也说过类似的话:“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学会仰望星空“。无论你是在追求星辰大海,还是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72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