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冬宫下俄国行圣彼得堡7原创


冬宫(下)——俄国行(圣彼得堡)7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冬宫收藏的艺术品。因为实在太多了,只选绘画与雕塑作品。而冬宫里的绘画和雕塑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就这样,我们这个短短的篇幅只能挂一漏万。

  上集就在找一张冬宫正门的照片,一直没有找到。这回终于找到了,先放在这里看一下。

绘画作品

  冬宫博物馆里有1.5万幅绘画作品。大部分为油画,涵盖14-20世纪之间,长达年的跨度。达·芬奇、毕加索、拉斐尔、伦勃朗等名家的作品均有收藏。

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世界绘画史上最有名的大师。欧洲绘画艺术以达芬奇的三大代表作为巅峰——《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现收藏在法国的卢浮宫。而冬宫里有两幅确认是达芬奇画作,这两幅画成为冬宫的镇馆之宝:一幅叫《持花圣母》,另一幅叫《圣母丽达》(但保护玻璃框和画像周围叠加的人头及灯光的反射,真的不是很适合仔细欣赏)。

  画于年左右的《持花圣母》,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微笑,圣婴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持鲜花与婴儿逗乐,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持花和探花的母子逗乐的动作变成主题,圣母的微笑反映的是尘世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之感,是世俗的母性。

  这是一幅早期作品,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头上都有光环,更多表现出文艺复兴前宗教的神性。

  

  另一幅达芬奇的真迹《圣母丽达》,体现出达芬奇创作技法质的飞跃。

  《圣母丽达》是达·芬奇年前后创作的一幅油画。画中的圣母正在为耶稣哺乳。端庄秀美的圣母怀抱圣婴,圣婴专注地在吸奶,而圣母则安详地凝视着正在吸吮乳汁的圣婴,脸上的微笑温馨、宁静,不失端庄,有人说,这个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母亲笑颜。也有人解读说,圣母的微笑掩饰着圣母内心情感:温柔悲伤,专心注视,似乎已然感受到了婴孩耶稣未来坎坷不平的命运;圣母衣着的红蓝组合、圣婴手中的小鸟,象征耶稣为人类牺牲所流出的鲜血。同《持花圣母》一样,达·芬奇刻意淡化了画作的宗教色彩,而赋予圣母人性的辉光,这就是达芬奇的伟大。

  与上一幅比较,圣母看起来更加成熟,头上的光环消失了,神性被人性替代。背景的窗户也由一扇改为两扇,处于窗户中间的圣母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注意啊:圣子的眼神处理得最为精妙,无论你站在哪个方位,圣子的眼睛都好像在盯着你。

  拉斐尔《圣家族》(俗称:圣母与没有胡子的圣·约瑟夫),拉斐尔蛋彩画约年完成。

  拉斐尔,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逝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代表了当时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高贵而略带忧伤的气氛之中,也许因为知道耶稣未来的命运,圣母与约瑟夫自然流露出的人间世俗慈爱与忧伤之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观察画作的人们仍然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英雄主义气质,尤其是对当时饱受天主教熏陶的意大利人来说更是如此。

  约翰看向耶稣的眼神很逼真,据说约翰的脸是参照拉斐尔的父亲的模样绘成的。

  

  比较一下,下面这幅画题材相同系拉斐尔学派所绘。画布油画,约年绘制。

  由于教皇签字大厅壁画的完成,加上他优雅得体的举止,将拉斐尔本人及其绘画推到了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最高峰,不仅其地位在教廷内急速上升,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这时拉斐尔虽然还会偶尔亲自绘画,但为了满足不同赞助人的要求,拉斐尔开始大量使用学生或助手进行绘画,他的助手们根据其设计并按照他的绘画风格完成最终作品。下面这幅就是出自拉斐尔学派的优秀画作。

  

  另一幅《圣家族》(同样的题材表现得也大同小异)。

  名画《偷窥》(也有译作《窥视》的)拉斐尔

  画面表现了一名老妇人在偷看儿子和媳妇,神情怪异,还有一只小狗在拉住老妇人不让她偷看。也有一说是一对男女在偷情,管家在后门偷看。

  有趣的是,男主角的左腿似乎是多余的,从透视原理讲放在那个位置上是不合理的。据说当时画家画完了才想起后补上去的(有人说,就是因为有了这条多余的腿,此画因此而成为世界名画)。

  

  拉斐尔的另一幅希腊神话油画,名称不详。

  

  《波尔塔瓦战役》作者:奥古斯特蒙费朗(意大利)

  俄瑞北方战争(1—)期间,彼得大帝率领的俄军与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率领的瑞典军队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进行总决战。年7月8日,俄国军队击败瑞典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图中骑马者为彼得大帝。

伦勃朗

  《达那厄》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尔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占卜预示,说他必死在外孙的手中,这使他很恐惧。为了逃避不幸,阿尔戈斯王专门造了一座铜塔,把未出嫁的女儿达娜厄关在塔内与世隔绝,指派一位老妇人监护她。天神宙斯透过塔窗发现美丽的达娜厄,一见倾心,常化为一道金光来相会,为了支走看管她的老妇人,宙斯在老妇人面前变成一阵黄金雨。不久达娜厄怀孕生了一位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最后老国王仍然没有逃脱死于外孙手下的厄运。

  达娜厄被描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躺卧在床上。右手不由自主向前伸出,脸上流露出惊奇与喜悦。光线全部聚集在她身上,周围则是暗部。女人肌肤的肉感,帷幕的厚重,器物金灿灿的质感,细腻逼真。

  这幅画外还有故事呢!

  一个酷爱伦勃朗的画家一直在模仿伦勃朗的作品,应该说他学得很不错了,但就是这幅画中所运用的萤火虫式画法,那种能把屋内光线中的颗粒、灰尘、朦胧表现出来的技艺,让这个临摹者始终无法学会。十年后这个疯狂的家伙彻底绝望,年6月15日,他用小瓶装满硫酸进入冬宫,打开瓶盖把硫酸泼向了这副让他痛不欲生的名画。虽然经过世界顶级专家的会诊和用了12年时间修补,达娜厄的小腿部还是有明显的伤残。现在它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残品。是冬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幅名画,还曾使得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它说:“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这是一幅《达娜厄》的画像,作者不详,这个作品就在达芬奇画作的附近,看来也是挺有名的。

  《亚伯拉罕和艾撒克》(也有《以撒的祭祀》为题的)伦勃朗

  这幅画画的是圣经中的故事。上帝要求亚伯拉罕将爱子艾撒克作为牺牲献给上帝,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但正当他把儿子按在祭坛上准备动手时,突然霹雳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告诉他上帝已相信他的虔诚。

《浪子回头》伦勃朗

  这幅作品创作于年,也是伦勃朗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作品。家族中的小儿子年轻时索求父亲的财产,远走他乡挥霍无度。时逢灾年,受雇为人放猪,最终食不果腹,最后终于迷途知返,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这幅油画正是描绘了小儿子返回家中,跪拜在父亲面前的一幕。全幅画共五人,右边的大儿子和隐藏的仆人则对小儿子的归来表现得很冷漠。因为最后老人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的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这幅作品表达了晚年伦勃朗的心重新皈依,画中跪着的儿子就是伦勃朗的化身,宽恕他的老父亲就是上帝。此时画家完全被社会遗弃,寂寞地孤军奋斗。用艺术来表现最崇高的情感、亲情、苦难、宽恕,是本画的中心思想,也是画家一生的追求。   

  画里有一个小细节,父亲抚在浪子肩头的双手大小不一,右手仿佛是母亲的手才对。不过现在谁也没法知道伦勃朗这么画的真实想法了。

  

  叫《浪子回头》的绘画作品还有一张。作者萨尔瓦托·罗莎(那不勒斯画派)

  《德累斯顿的新市场广场》贝尔纳多·贝罗托(-)

  《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卡纳列托年

  18世纪影响最大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大师安东尼·卡纳莱托的城市风光画。年。当时拿破仑横扫欧洲,画中表现了赴任法国大使到达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盛大的欢迎场面。画面近似照片,透视感强。威尼斯总督府的建筑不仅像照片那样真实,而且在总督府前簇拥着的人群也异常真实。

  神奇的是:这是一幅三维油画,人站在油画正面看,右边的灰色楼房不到油画的一半。人站在油画的右面看,右边的灰色楼房超过了油画的一半。当你站在油画的左面看时,右边的灰色楼房只有油画的四分之一了。

  《圣塞巴斯蒂安》 曼特尼亚(意大利)

  圣塞巴斯蒂安(-),天主教的圣徒。古罗马禁卫军队长。圣塞巴斯蒂安在三世纪基督教迫*害时期,被罗马戴克里先皇帝杀*害。

  在文艺作品里,他被描绘成捆住后用乱箭射穿的形象。后来当罗马皇帝得知他还没有死时,用棍棒将其打死。

  而另一故事是:圣塞巴斯蒂安外貌非常俊美,高卢国王爱上了这个近卫队长,甚至希望赠以一半江山来得到圣塞巴斯蒂安的爱。但是塞巴斯蒂安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宁可被乱箭射死也不肯从命。最终以殉教结束了自己三十多岁的生命。据说,这便是1月20日圣塞巴斯蒂安节的由来。这则故事充满了想像和人情味,因此成了绘画的重要题材。所有关于圣塞巴斯蒂安的绘画,都极力地展示着他健美的躯体和利箭穿透身体时的痛苦和毁灭所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壮美。

  《殉难的圣彼得》斯帕达·里欧耐罗

  圣徒彼得在罗马殉难的时候,向行刑人要求“请把我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为我竖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样受死”,于是倒吊着受刑。这就是逆十字的由来。

  《宙斯和伊欧》兰博思·苏斯伊思

  河神的女儿伊欧,为了躲避宙斯之妻赫拉的怒气和嫉妒,为了想保有全能之神宙斯的爱,勇敢地将自己变成一只牛。

 

  下面不解说了,也解说不了(太多的作品无法解说)。

  

  这幅作品我觉得比《蒙娜丽莎》画得还要美。

  雕塑作品《美惠三美神》安东尼奥·卡诺瓦

  《美惠三美神》是相拥在一起的三位妙曼女郎。卡诺瓦的大理石三女神存世只有两件:一件在英国,一件在冬宫。这是作者应约瑟芬皇后之约精心制做的原件,十分珍贵。

  作者巧妙地利用飘带遮蔽了隐*私部位,线条柔美流畅,体现少女柔嫩皮肤质感,最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世界级煌煌大作。

  

  这是另一个《三美女》雕塑,也是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看上去这个作品更富韵律感,好像是三个芭蕾舞舞者。

  

  你看这位的脚部动作,也酷似在跳芭蕾舞啊。

  《阿多尼斯之死》 朱塞佩·安佐尔

  阿多尼斯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植物神,也是令希腊女神钟爱的美男子。据说“美男子”一词就是源于阿多尼斯。据古罗马爱情诗人奥维德最著名的长诗《变形记》:阿多尼斯被认为是很有性格的一个神,他拒绝了维纳斯的爱。阿多尼斯不听维纳斯的劝告,执意去打猎,结果被野猪咬死。维纳斯见到他的尸体后,当即晕倒。

  《缩着身体的男孩》 米开朗琪罗(-)

  冬宫里最知名的雕塑是米开朗琪罗(是其在冬宫的唯一藏品)创作于年大理石名作,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右脚受了伤,蹲下来双手紧握伤处,脸部表情还比较平静,可背上高度紧张的肌肉反映了他正忍受着剧烈的疼痛!雕像由大理石雕成,不同于一般雕像的光润圆滑,这座雕像的大理石表面显得粗糙无光。

  男孩肌肉强健,集中精力,蓄势待发,却又低垂着头,表情不清,似有无名烦忧。暗示着雕塑家的心境:极度悲观的世界上并没有和谐与美。它放在冬宫的一个过厅里,周围总是挤满了参观的人群。

  这个雕塑不知道叫什么名,我给它取名叫“抠脚丫子的男孩”(取笑啦)。

  《海豚背上的逝童》米开朗基罗学生作品

  这个故事说,海豚和小孩是好朋友,一起在海里游泳。一天小孩受了伤,死了,海豚很伤心,把小孩运到岸上。后来海豚因为思念朋友忧虑过度也死了。雕塑家要告诉大家,人类和动物是朋友。

  

  冬宫里还有一批古代的仿制品,虽然是仿制,到现在也属珍贵文物。介绍几个。

  《拉奥孔》 十八世纪末自古代作品仿制

  美术史里常会提到的“拉奥孔”,描绘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蛇缠死的情景,人物的恐惧与痛苦在面部神情和肢体语言上表露无遗。

  

  《睡着的阿丽安娜》十八世纪末自古代作品仿制

  

  艾尔米塔什剧院入口处的雕塑《音乐女神》

  

  在楼梯两边还有来自于夏园的雕塑。夏园那里面原来有个大理石雕塑,都是彼得大帝在意大利所购,后来有个拿到冬宫保存,现在那里只剩下89个。那些雕塑代表着胜利女神、法律之神、丰收女神、政治女神、农业之神、酒神等。

  这个是什么女神?其形态极其优美。

  有些雕塑不像是仿制,而是原件啊。比如下面的。

  仔细看,都有拼接的痕迹。

  

  下面更应该是真品了,做旧是做不出这样的。

  

  有人感叹:冬宫里那些洁白或发黄的大理石雕像,真的非常震撼。欧洲的雕塑家都属写实派。男的阳刚强健,女的丰腴秀美。面目表情个个细腻生动。不仅肢体造型自然生动,就连细微的皮肤皱褶、血管等都雕刻的栩栩如生。而女士身上的织物也被刻画的飘逸优美。

  这些雕塑家们,不管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都是赋予石头生命的人。

  

  还有一些浮雕或半浮雕作品。

  

  这个浮雕颇有意思。你看她的动作酷似打电话!

  

  这个雕塑好像是一个工艺品。

  

  这个属于铜雕了。

  

  拍摄的比较清楚的挑了一部分供大家欣赏。真的是挂一漏万啊。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95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