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概况
尼日尔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相邻。总面积平方公里。官方语言为法语。
尼日尔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近代考古证明,从6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起,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炼铜术在尼日尔已有多年的历史,炼铁术也有年的历史。
尼日尔历史上未形成过统一的王朝,其主要部族的主体大多靠近周围邻国,同邻国历史密切相连,也未形成自己的王朝。近代大部分时期被欧洲掠夺奴役,领土被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年成为法属西非领地。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年获半自治地位,萨瓦巴党总书记吉博·巴卡里任总理。年12月18日议会大选,尼日尔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称法兰西共同体尼日尔共和国自治政府,12月8日被定为国庆日。年7月,尼日尔退出“法兰西共同体”,同年8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
尼日尔独立后经历了三个过渡期、五任共和国的政权更迭过程。年4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赛义尼·孔切中校推翻了迪奥里政权,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自任主席兼国家元首。年11月,孔切病逝,总参谋长阿里·赛义布上校继任。年实行多党制。马马杜·坦贾年11月当选总统,年12月再次当选,任期5年。年5月起,为谋求继续执政,坦贾先后解散国民议会和重组宪法法院,举行全民公投通过第六共和国宪法,将其任期延长3年,并取消连任限制,遭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欧盟等制裁,尼日尔陷入宪政危机。年2月18日,尼日尔部分军人发动政变,扣押坦贾总统,接管国家权力,成立“恢复民主最高委员会”并推举吉博为主席。
军政权随后承诺还政于民,成立过渡政府和全国协商委员会,确定为期一年的过渡期。年3月,原反对党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伊素福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57.96%的选票击败其竞争对手原执政党争取社会发展全国运动候选人奥马鲁,并于4月7日宣誓就任总统。伊素福执政后,组建新一届政府,确立实现全国和解与稳定、确保国内安全、改善人文发展状况等施政重点,尼日尔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不小成绩。得益于首个任期不俗的政绩,伊素福总统在年3月20日举行的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以97.49%的高得票率击败反对派候选人哈马,当选连任,并于4月中旬成立了新政府。年8月,第二大反对党全国社会发展运动党宣布脱离反对党阵营,加入执政联盟。伊素福政府进一步夯实了政权基础。目前尼日尔局势总体稳定。
尼日尔加入世界性和区域性组织有: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法语国家组织;区域性组织有: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议会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货币联盟、撒哈拉-萨赫勒国家共同体、萨赫勒各国抗旱常设委员会、尼日尔河盆地委员会、乍得湖盆地委员会。
尼日尔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习俗?
大部分尼日尔人信奉伊斯兰教,喜欢多子多孙。人们的穿着打扮简便,具有典型热带高温地区的特点。尼日尔又是一个歌舞之乡,各民族都热爱舞蹈。农村不少地方还保留酋长制度,来宾晋见酋长时富有传奇色彩,仪式隆重。尼日尔饮食种类较多,人们的爱好也多种多样。主食常见的有谷子、玉米,最喜欢吃鲜奶和烤肉。中国人来尼日尔工作或旅游,应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伊斯兰教的禁忌习俗在尼日尔均适用,如在当地人做礼拜时,切勿打扰;不在公共场合食用猪肉、饮酒等伊斯兰禁忌食物和饮品等。此外,尽量不与当地人谈论宗教、政治等涉及个人信仰和政治倾向等问题。
尼日尔治安如何?
尼日尔政府重视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近年来,撒哈拉-萨赫勒地区宗教极端势力及走私、贩毒、非法移民等有组织跨国犯罪猖獗,对包括尼日尔在内的西非次地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曾连续发生外国人被绑架事件。年初以来,受利比亚和马里局势以及“博科圣地”恐怖组织影响,尼日尔总体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局部地区属高风险,农村地区治安相对较好。
在尼日尔东北部阿加德兹地区有小股反政府武装活动。年5月23日,尼北部接连发生两起分别针对阿加德兹军营和法国阿海珐集团在尼日尔企业-阿伊尔矿业公司(SOMAIR)的恐怖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包括恐怖分子在内的35人死亡,多人受伤。6月1日,尼亚美市中心监狱遭遇恐怖袭击,造成2名狱警死亡,包括数名恐怖份子在内的22名在押犯人趁乱越狱潜逃。经尼日尔政府证实,恐怖袭击者来自尼日利亚极端宗教组织“博科圣地”。10月29日,遭“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MI)绑架长达三年之久的4名法国人质获释并返回法国。年10月,来自马里的武装分子在蒂拉贝里大区同时发动3起恐怖袭击,造成尼日尔安全部队9人死亡。年1月16至17日,津德尔和尼亚美相继爆发反法暴力游行,共造成10人死亡。2月6日,“博科圣地”恐怖组织对尼日尔东南边境城市迪法和博索发动恐怖袭击,并逐渐呈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博科圣地”已累计对尼日尔发动各种袭击60多次,平均每4天一次,造成尼日尔多军民死亡、4.7万民众逃离家园,迪法大区一直处于紧急状态。尼日尔政府与乍得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开展联合军事行动对“博科圣地”实施持续打击,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自年10月份以来,蒂拉贝里和塔瓦大区发生多次恐怖袭击,已造成40余名尼日尔军人死亡。年3月3日,尼日尔政府部长联席会决定延续东南部迪法大区国家紧急状态,并宣布自3月4日起蒂拉贝里大区瓦拉姆、阿约鲁、班吉拉雷、阿巴拉和巴尼邦古5省,塔瓦大区塔萨拉和蒂利亚2省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蒂拉贝里和塔瓦两大区与马里边境交界地区近期成为恐怖分子频繁袭击目标。8月,尼日尔国防安全部队对迪法大区西北部进行全面大清扫,尼日尔军方宣布在此区域击毙了约40名博科圣地成员。10月29日,尼日尔部分社会团体在尼亚美市内举行游行集会,抗议政府财年财政预算法案。但游行示威局面一度失控,并演变成为打砸烧的暴力事件,共造成23名警察重伤入院,沿途14辆汽车被砸。年1月,尼亚美以南公里处一宪兵队在巡逻时遭遇武装分子袭击,导致宪兵队2死,7伤。同月,尼军在迪法大区谢蒂马里省与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双方交火3小时,2名尼军士兵阵亡,数人受伤。6月18日,尼亚美市内发生两名匪徒持枪抢劫一家汇款处事件。6月19日,尼亚美市内中国同胞经营的KTV遭到入室抢劫,抢走80万西法现金及一部手机,人员未有伤及。
年6月4日晚尼日尔迪法大区首府迪法市库拉(Koura)区发生连环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6人死亡,37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此次袭击可能是由“博科圣地”恐怖组织所为,3名袭击者已在爆炸中丧生。
尼日尔迪法大区于年2月11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蒂拉贝里大区(瓦拉姆、阿约鲁、班吉拉雷、阿巴拉和巴尼邦古5省)及塔瓦大区(塔萨拉和蒂利亚2省)于年3月3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为确保安全,请驻尼日尔中资企业、华人华侨慎往上述地区。如确需前往,请务必采取必要安保措施。
尼日尔近几年的经济表现如何?1投资吸引力
伊素福总统年4月当选连任后,计划实施“复兴计划2.0”,积极致力于国家治理、安全维护、发展经济及改善民生领域建设。尼日尔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势头。近年来,尼日尔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取得一定成效。在尼日尔投资有利因素主要有:
(1)能矿资源丰富。据尼日尔政府公布数据,已探明铀储量45万吨,石油11.8亿桶,天然气亿立方米,磷酸盐12.54亿吨,煤炭万吨,水电兆瓦。此外,还有金、银、铂、锰、钨等矿产资源。上述能矿资源除铀矿和石油外,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投资潜力较大。
(2)民众对华友好。中方对尼日尔提供的援助以及中资企业在尼投资、承包工程为尼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中国在尼日尔民众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打下了牢固的民意基础。
(3)随着尼日尔石油投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伊斯兰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尼日尔贷款,尼日尔融资能力明显增强。自年以来,尼日尔已获得64亿美元的融资承诺,其中到位22.4亿美元。
(4)政府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尼日尔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营商环境指标提升机构,重新运行了“国家私人投资者委员会”,作为政府与私营部门进行协商对话的平台,尼日尔整体营商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5)工业化、城镇化尚未起步,农业、矿业也很落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水、电、公路、铁路、航空、旅游等领域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这其中既蕴含着巨大商机,又为中国制造、中国装备、中国标准提供了进入的绝佳机遇。然而,作为资源低度开发国家,尼日尔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尼日尔投资的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有:
(1)市场容量有限。尼日尔约有万人,其中60%为贫困人口。在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尼日尔在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列第位,中非排名最后一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年人均GDP约美元,民众购买力较低。
(2)投资成本较高。尼日尔的资源储量基本都在北部及东部沙漠地带,气候条件恶劣,沙漠化严重,沙漠里高温季节温度高达50℃以上,严重缺水、缺电,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很多地方的公路都是土路。雨季时大雨经常冲毁公路,交通时有中断,货物运输经常要靠大型运输车辆,运输成本高,给项目的运作带来诸多困难。
(3)缺少熟练劳动力。尼日尔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成人识字率不及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缺少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工人。
(4)罢工频繁。尼日尔工会组织活跃,一般企业都有工会。工会动辄组织工人罢工,提出很多要求。
(5)政治风险。尼日尔是非洲政变频繁的国家之一,年12月,尼日尔官方宣布挫败一起未遂政变企图。目前,尼日尔新政府已于年4月成立,政局基本稳定,但经济增速放缓、粮食危机及难民增多等不利因素增多,有关企业和机构仍不可掉以轻心,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