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从几内亚政变谈谈西非的法国式殖民地管理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903.html
非洲叔叔们又政变了。几内亚这次政变是国内特种部队指挥官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有朋友问我几内亚之后会怎么样,我就一句话,看法国的态度。这次开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几篇文章)来把非洲乱局的缘由稍微梳理一下。不对此事做过多的政治点评。先来说说几内亚吧。据说“几内亚”这个名字是来源于当地的一个妇女。当时欧洲人登上这片土地时想找人问问这是啥地方,就去问了当地的一个妇女,那个妇女大喊“几内亚,几内亚”(当地语言妇女的意思),最后就被沿用下来了。当然,正常点的说法是欧洲人用柏柏尔语“几内亚(Guiné)”为这块地方命名,意思是“黑人之地”。

但是世界上国名里带几内亚的并不是只有几内亚一家。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三个国家的名字里都有几内亚,而远在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名字里也带着几内亚。不过大洋洲这个和非洲这哥仨没啥大关系。非洲这哥仨是欧洲人瓜分非洲的产物。几内亚比绍就是原来的葡属几内亚,赤道几内亚是原来的西属几内亚,而几内亚则是法属几内亚独立而来。而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早在年就已经被发现,只不过鉴于当地人种巴布亚人头发卷曲,身材中等,皮肤呈棕色,与几内亚人种外观十分相似,就随意命名的“新几内亚”。

而“几内亚”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塞内加尔河以南、几内亚湾以北的广阔地区。

塞内加尔河是西非地区极其重要的河流之一

几内亚这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并不算差。西边就是太平洋,北边与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马里接壤;南边和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接壤。境内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铝矿,90-亿吨的储量占到了全世界铝矾土的三分之一,也是世界上铝矿储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几内亚也建了不少厂来挖铝矿,尤其是在Simondu矿区,据说这里的铝矿品相相当好。而几内亚铝矿占到了中国进口铝矿的一半以上,这里一旦出现政治不确定性,势必会对铝产业带来打击。所以,放两张图看看咱外交部的态度差异。

至于这次很多自媒体说中美关系交恶之后美国为了不让中国获得铝矿才推动的政变,个人觉得不是特别靠谱。毕竟在这里可是法国说了算,咱既然能得到法国的许可在这里挖矿,法国没必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美国也没必要同时去触中法两国的霉头。

回归正题,虽然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可是几内亚的面积却只有24万平方公里,还没我国一个省大,足可见几内亚国内的潜力。

然而,潜力归潜力,在没有转化成真正的实力之前,几内亚再怎么蹦跶也逃不开非洲这些国家的宿命——在一场又一场的政变和剧烈的国内矛盾之中走向深渊。对于非洲叔叔们来说,发动政变就跟吃饭一样正常。这还没完,非洲叔叔们还把政变玩出了新高度,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花样政变方式。就比如几内亚,总统一死必有政变,年,当几内亚国民还沉浸在自己的民族独立英雄杜尔总统去世的悲伤时,几内亚就发动了政变;08年,老孔戴去世后,6小时之后就发生了政变。加纳的政变也不少,最尴尬的一次,总统在出访中国的时候国内发生了政变,回不去的总统最后只能流亡海外;不过这事不止加纳总统遭过,毛里塔尼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总统同样也在出访国外的时候被政变,讽刺的是他们也是靠着政变坐上的位置;还有独裁者被政变的故事,这集想必很多读者都熟,前几年津巴布韦的“国父”穆加贝就是如此,被副总统赶下台之后直接被软禁,除此之外,还有苏丹、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等等,都有过独裁被政变推翻乃至换一个人再继续独裁的经历。其中赤道几内亚最奇葩,侄子把独裁的亲叔叔毙了自己当总统,独裁了赤道几内亚40年至今,据我所知这是全世界独一份······

来中国访问时被政变的加纳总统恩克鲁玛

杀了自己亲叔叔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现在还在统治赤几

所以政变在非洲似乎很容易完成,但他们的背后基本都离不开法国从中作梗。如果能获得法国的支持,政变就一定能成功。比如这次,法国人看起来很恼火,“呼吁叛军释放总统,谴责政变”,这样的态度基本可以认定,这次政变不会太成功。我这么说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像几内亚这样的国家,以前都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在上世纪时在非洲拥有极多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西部和北部。非洲西部的殖民地又可以分为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至于非洲北部的殖民地,大多是按照国家分的,比如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等······但无论怎么分,法国人管理这些殖民地的态度都是一视同仁的——你们都是狗。不过和英国粗放式的间接统治不同,法国人管理非洲殖民地是掘根式的管理。法国人所有殖民地的终极目标都是殖民同化,为“大法兰西主义”服务,即最终能并入法国版图,所以我们的法兰西民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认为自己才是非洲黑叔叔们的救世主,需要给世界上所有落后地区的民族送来法兰西式的生活和社会习惯。一直到本世纪初,伟大法兰西共和国的领导人仍然抱有此种观念,最终吞下苦果。这种殖民观念需要让本地人摒弃旧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用于这种管理,因为这种管理不仅费钱,还很费精力,这种政策某种意义上颇像日本当初在侵华时对台湾人民实施的政策,-年这50年里,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泯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实行了50年的殖民同化以及差别教育。然而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种高傲却又不允许他们真正承认台湾人作为日本国民,因而与法国的政策又有所差别。法国人在这段时期内还疯狂输出本国政治政策,完全就是把这些殖民地当成了第二个法兰西。若不是二战之后掀起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浪潮,这些殖民地最终真的有可能完成法兰西化。所以这样带来的结果事实上还是给了法国一些甜头的,在一些没有独立出去的殖民地里,法国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威望。比如南美的法属圭亚那、马达加斯加的留尼汪已经快要变成正经的法国公民了,法国在圭亚那的航天基地也给了法国乃至欧洲巨大的甜头(靠近赤道会省燃料钱)。

圭亚那是一个有趣的地区,曾经被分成五块归属于不同的国家

非洲比较出名的被“殖民同化”的国家有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等等。这里以殖民同化较高、资料较多(我懂的比较多)的阿尔及利亚为例,年法国第一次进入阿尔及尔,即阿尔及利亚首都,到年,法国已经让11万以上的欧洲人在阿尔及利亚定居,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达到了25万人,而早在年,阿尔及利亚就已经被并入法国,成为法国领土,非欧洲裔居民正式成为法国国民(不是公民)。阿尔及利亚人被迫害,上面的阿语说的是法国是一个具有恐怖文明和权力实体的犯罪国家(狗头)而在法国控制的百年里,整个阿尔及利亚都变了。公共工程在阿尔及利亚各地动工,学校、孤儿院、医院、专业学校等等林林总总的大型工程都破土动工。不仅如此,博物馆、纪念碑也都出现在了阿尔及利亚的大街小巷。还有诸如拉力赛、博览会各型盛会赛事都在阿尔及利亚举办。这些看起来都很美好,但事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强征了至少20万人入伍,最终有起码五分之一的人血染沙场,再也没能返回故乡;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和其他非洲殖民地推广法语,使法语至今仍然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语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个本土民族的根就这样被连根拔起。法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在西非和北非大多数地区使用而就算这些阿尔及利亚人获得法国认可,但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却仍然被当作二等国民,旅馆区别对待欧洲人与阿尔及利亚人;咖啡馆对阿尔及利亚人的服务总是差强人意······而想要获得法国公民权可谓是困难重重,只有获得荣誉的军人、当地精英和达官显贵才有资格申请,据统计,在阿尔及利亚万人中,只有2.5万人拥有这样的资格。可是就是这样,在一次庆典上,一位代表清真寺学校教职人员发言的的宗教学者,对他在不受干涉的情况下讲授伊斯兰教的自由表示感谢。他宣称所有清真寺的聚众在对“神圣的世俗法兰西共和国的共同的爱”方面,都追随其伊玛目们的引导。还有阿拉伯显贵赞颂道“教导我们,让我们上升得更高,升到你们的高度吧!让我们同心同德,一起呐喊:法国万岁,永远伟大!阿尔及利亚万岁,永远属于法国!”直到现在,部分阿拉伯人还是会抵制法国商品在这点上,法国跟中国封建王朝汉化其他民族高度相似,包容性都很强。尤其是唐朝之前,国力强盛到打得周围小国满地找牙几百年。最终的结果就是该归顺的归顺(春秋战国的巴人和蜀人、汉朝的南匈奴、唐朝的东突厥);该放羊的放羊(汉朝的北匈奴去了乌克兰平原,唐朝的西突厥逃去了吐蕃);该同化的同化(回纥是回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鞑靼是塔塔尔族的祖先......)。可以参考我之前发的文章“文化认同(一):台湾问题与印尼排华”。不同的是,二战后一瞬间爆发的独立浪潮使法国最终没有同化别人,倒是让那些黑叔叔来法国本土扎了根。这是货真价实的法国队阿尔及利亚人其实并不愿意接受法国人的这种殖民教育。很多阿尔及利亚精英事实上只是顺从于法国人罢了。而要说法国为啥能把西非搞得这么乱,法国在二战后的对外政策绝对是第一元凶。二战后的独立浪潮开始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但法国却仍不愿放手,不惜利用大量军队、投入巨额资金镇压。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打了八年,用超过万条人命、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经济一蹶不振、政治派系林立、社会对立现象严重的筹码换来了独立。法国在其中投入了50万以上的军人,花了超过1万亿法郎,这也成为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一次巨大打击,最终第四共和国被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共和国仍然拥有数量众多的殖民地图源维基也正因如此,其与法国签订的《埃维昂协定》(“埃维昂”还有一个人们更熟悉的名字,“依云”,出名的依云矿泉水就来自于此)仍带有一些殖民性质,比如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克斯比尔军港的权力。所以独立得并不彻底,说是半殖民地并不为过。签订协议的代表团更重要的一点是,经济政策也被牢牢捏在法国的手里。西非和中非地区的很多国家使用的货币是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我们统称这些地方为“法郎区”,一共15个国家。货币名字里就有“法郎”二字了,可是法国本土早就已经开始用欧元了,西非这些兄弟们用的还是法郎,足可见法国人在这些地方的经济影响力有多大。事实上,这跟他们的殖民政策也脱不开干系,诚如一位法国官员所言:“我们不打算引进任何先进的工业技术,因为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工业是发展的关键,只能存在于我们自己国内。”绿色的国家使用西非法郎,红色的用中非法郎直到独立前夕,塞内加尔——这个法国在非洲最初也是吸金最多的殖民地之一——经济对法国的依存度甚至高达84%,这使得这些国家虽有办法独立,但却没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只能照抄法国旧有的货币体系,于是法国自然大摇大摆地接受了这些小弟的请求,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非洲金融霸权,还可以顺手维护自己货币的坚挺属性,何乐而不为?多说一句,殖民地市场在当时是对外贸易最好的振荡吸收和调节器,尤其是在年经济萧条后,各宗主国都对殖民地采取不同程度的外汇管理措施,以便更好控制海外储蓄。而非洲法郎也就这样逐渐与法郎挂钩,之后法国加入欧盟,又与欧盟挂钩。唯一的好处是,因为与法郎/欧元挂钩,货币还是相当坚挺的,至少不会像津巴布韦币一样通胀到连草纸都不如,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出门结算的现金往往要拿车拉。比如这样然而法国式殖民地管理最不好的一点便是法国人博爱的理性主义并不被非洲黑叔叔们所接受,缺少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在民族主义空前高涨的时期选择独立的黑叔叔们完全没有控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系。也正因此,法国的殖民地在之后多次爆发政变,一言不合就是一次政变,没有什么不是一次政变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是两次。所以法国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介入当地的局势,尤其是西非那些“盟友”,一旦不再支持,也就意味着法国在西非彻底结束自己的势力范围统治,彻底放弃在西非的那些利益,如同今时的美军撤出阿富汗一样。最后一名美军撤出阿富汗尤其是,马里。这个国家有着无数次政变的光荣传统,也是西非各国政变的一个缩影。从建国以来,马里一直命运多舛,60年的时间里,前三十年在搞政变,随后的二十年,马里的民主虽然有所起色,但是到年,马里又陷入了连年的叛乱之中,讽刺的是,这次叛乱的导火索,竟然还是政变······而法国在马里有着极大的利益,马里的几乎所有矿产都在法国人名下,尤其是铀矿,马里的铀矿为全法国75%以上的人提供电力,而法国各大行业的高层也都是法国人,所以法国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派兵进入马里帮忙维稳,迄今也快十年,可反叛军却越打越多,把法国在马里搞得焦头烂额。而且法国人就算打跑了叛乱者,却也阻止不了军人发动政变,最近的一次政变发生在今年五月,而在这之前,去年8月同样发生了大规模哗变。从年的阿拉伯之春到最近经常出现的非洲政变,不断证明着非洲政治诡谲多变的属性。无论表面上如何稳定的非洲国家,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动乱变天;无论看起来多么弱小的分离主义运动,都有着借外力突然发力的可能。无论如何防范恐怖主义,伊斯兰激进势力都会无孔不入,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影响。非洲的乱局,不能只靠法国来解,需要非洲黑叔叔们自己去摸索,不过这个过程,恐怕仍然十分艰难。毕竟跨的步子太大,需要缓很长一段时间了,至于要经历多久的“阵痛”,谁也不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102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