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拜读了李老师的大作,对于前苏联、东欧以及西欧、北欧诸国的政治、经济特点和风土人情,有了直观的了解。谢谢你的辛苦写作和不懈的努力!那么繁杂、甚至惊险的经历和奇遇,通过作者的娓娓叙述,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现出来,给我们这些没有踏出过国门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我感到有点像在读着清代的笔记体小说《孽海花》或者《老残游记》……期盼着读到下篇,谢谢您!
——《萍踪传书》书评摘录
《萍踪传书》连载如下:
贝尔格莱德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汇合之处,也是巴尔干半岛和潘诺尼亚平原的结合部,既是南斯拉夫最大都市,也是东南欧第四大城市,仅次于雅典,伊斯坦布尔和布加勒斯特,是东欧的繁华盛地和富贵名邦。贝尔格莱德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古城,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温查文明。贝尔格莱德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匈奴人,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所占领。
贝尔格莱德地处巴尔干战略要地,是欧洲和近东以致远东的通道,历史上屡遭浩劫,二次世界大战时也不能幸免,全城几乎被炮火夷为平地。后来二十世纪末期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以及北约对其空袭(摧毁了政府机构,国家电视台甚至于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贝尔格莱德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座被称为“巴尔干之钥”的城市,似乎笼罩着一种难以摆脱的阴影,就像古代传说里的诅咒和宿命。正因为处在东西方世界的十字路口,贝尔格莱德为此背负历史的十字架。
贝尔格莱德国际机场位于首都西边十几公里处,从西欧进口的二手汽车,往返机场到市区每小时一班。沃尔沃大巴一路驶过笔直崭新的公路,两边是贝尔格莱德近郊的迷人风光。萨瓦河上有五座古韵犹存的跨河大桥,把新旧两个城区牵在一起。根据飞机上一位热心乘客写的地址,最后青田小组找到特拉斟耶区的莫斯科旅馆,是早期南斯拉夫和苏联蜜月期的结晶,当下已经显得有点陈旧,现在已经私有化,一打听价钱还算可以,大家也就住下了。黄昏时分,他们开始了城市观光,就像微服私访的外国大佬,朗朗乾坤之中有着很好的自我感觉。
在塞语中贝尔格莱德是白色城市之意,按照当地人的讲法,萨瓦河是巴尔干和欧洲的界河,好像暗示南斯拉夫人并不完全属于欧洲大陆。新城区到处都在大兴土木,遍布整个西欧的南斯拉夫侨民,打工赚钱回乡修缮住宅圈地盖房,蔚然成风,类似当今中国农民工的家乡情结。三个中国年轻人边走边聊,眼前一切仿佛预示着他们的未来,有朝一日自己也可衣锦荣归,光耀门楣。
长篇纪实文学《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长篇纪实文学《萍踪传书》的姊妹篇)年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9月至12月圣诞前夜的一百余日,笔者夫妇从意大利萨沃纳海港出发,乘坐超级豪华邮轮“歌诗达炫目号”,沿着航海家哥伦布当年足迹环游世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程三万一千二百海里。
期间越过了格林威治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两次穿越0°纬度,赤道和回归线,横跨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包括欧洲,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我们游历一个个海域,国家和地区,亲历了天涯海角的绚丽风光,以及美轮美奂的异域韵致,见识了地球诸多不同的文化。
特别要感谢的是,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现上海市委宣传部朱英磊部长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年8月15-21日,《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参加了上海书展。
数年来《萍踪传书》于大中华区各大网站连载,累计点击率上亿有余。
中国大陆出版的《萍踪传书》和姊妹篇《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已在上海书城,浙江省新华书店,和北京人天书店等实体书店,以及当当网和亚马逊网站上架,且被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等,诸多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图书馆收藏。
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