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末,曾经广袤的拜占庭帝国已然成为奥斯曼土耳其领土包围下的孤岛,实际控制地区只有首都君士坦丁堡,色雷斯与黑海沿岸的一些市镇,若干小岛,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ca,帝国第二大城市)以及大部分的伯罗奔尼撒半岛。那里是摩里亚君主国,属于皇族,它从法兰克人那里收复了一些领土,可算略有建树。在这些拜占庭的势力范围中,还间布着一些拉丁帝国留下的封建领地,雅典还是被佛罗伦萨公爵统治着,而维罗纳的众王子则盘踞在爱琴海诸岛。土耳其人则已经夺去了其它的拜占庭前领土。
15世纪拜占庭帝国局势图
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年,在拜占庭皇帝约翰六世的加冕典礼上,他皇冠上本应该有的宝石居然被用玻璃代替了。财政的拮据也反映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巨城的衰败,它已经和这个帝国一样风烛残年。12世纪时,首都加上近郊的人口达到百万,可现在只剩下不到10万。首都的郊区被土耳其人夺去了大半。佩拉大区则被热那亚人控制。曾经君士坦丁堡四周密布着大量市镇和修道院,当下则只有一些零散的村庄和被它们围绕着的破败教堂。14世纪中期来到君士坦丁堡的著名穆斯林旅行家伊本.巴图塔(IbnBattuta)计算出城墙内共有13块小型居民区;西班牙旅行家克拉维约(GonzalezdeClavijo)也曾对这座宏伟巨城的破败惊讶不已。稍后造访的贝特朗东(BertrandondelaBroquière)]同样对城市的空旷惊骇莫名。佩德罗.塔法(PedroTafur,PeroTafur)]于年谈到君士坦丁堡凋零的人口,说很多居民区完全就是乡村,城市里一到春天,就有大量的野玫瑰开放,树林里则是鸟类的家园。
约翰六世,拜占庭皇帝,政治家、历史学家。年到年他与土耳其人结盟,并将女儿嫁给奥斯曼苏丹奥尔汗。
甚至连部分皇宫都已年久失修,无法居住。拉丁帝国最后的皇帝鲍尔温二世因为欠威尼斯人的钱,将自己的储君“抵押”给债主,还将拜占庭皇宫的屋顶拆下来卖钱。他流亡海外后。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八世收复君士坦丁堡后,却没有钱修复皇宫,连他的后代都没有办法。过去的的大竞技场(HippodromeofConstantinople)也仅剩残破的墙壁,只能用作贵族的马球场。旁边的“主教宫”(PatriarchalPalace)名义上还是大牧首的住所,不过君士坦丁大牧首也不敢继续住在这座危楼里了。城区多数教堂也已经年久失修,只有伟大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Sophia,HolyWisdom)还保留着往日的荣光,因为其开销由政府专项资金提供。此外,还有少数教堂和街道还热闹着。例如“新教堂”(theNeaBasilica)及灯塔区的圣母教堂(thechurchofthemotherofGod)。城内的主干道,也就是中央大街(Mese),是城内最繁华的大街,尽管街边的圣使徒教堂(全市第二大教堂)已经残破不堪。金角湾沿岸是又一片保有兴旺的地区,其中以布雷契耐区为最。除去这些繁华地带,君士坦丁堡市区的大部分地方已经是空旷凋敝。
在君士坦丁堡外,还有其它地区颇为重要。比如身为巴尔干半岛的重要港口的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ca),它也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甚至比君士坦丁堡更繁荣,却屡遭战乱,不复当年。以及摩里亚(Morea)专制君主国首都米斯特拉斯(Mistras,Mistra),这座所谓的“首都”只是个大村庄。
在这个拜占庭的黑暗时代,拜占庭皇帝们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帝国已经命悬一线,恐怕终将成为奥斯曼人的盘中餐。于是他们将希望寄托在西方天主教国家的援助上。可是天主教徒却对拜占庭这个东正教国家心存芥蒂。因此拜占庭皇帝们逐渐产生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念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尝试与西方的天主教会洽谈教会共融事宜,尽管有的皇帝只是想做做样子。
共融(英语:FullCommunion),是基督教的专业名词。食用圣体或圣餐被基督徒视为与耶稣基督融为一体,也就是得救的象征。共融即是不同教会彼此间互相承认,组织上是一个整体的教派。但共融的解释不同。天主教会的共融通常指教义一致,且承认罗马教皇权威的中央集权组织。而东正教、新教通常则是独立教会、自治教会、自主教会组成的邦联或联邦体。这也是东正教和天主教合一最大的困难。
而如今,拜占庭的皇帝却要向西方的天主教会伸出橄榄枝,发出愿意使东正教与天主教共融的“喜讯”,只为换得西方天主教国家的军事援助。
可是拜占庭人不会忘记,在年7月16日,罗马教宗的使者将绝罚诏书放在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祭坛上,随即扬长而去。顷刻之间,拜占庭人就成了“罪大恶极”的被绝罚者。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
所谓“绝罚”(ex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lwz/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