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宝清医生刘晓想不到他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宝清老家群”再点击“   刘晓所在的医疗队工作地点在基法,是毛里塔尼亚的第三大城市。风尘仆仆的援非队员们到达驻地后来不及休整就立即开始采购物资,准备投入工作。

  提起那段援非记忆,刘晓深有感触。基法地处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每年的七月份气候非常干燥,而且经常出现遮天蔽日的沙尘天气,昼夜温差很大,刘晓和同事们经历过当地最高的温度是55度,这对他们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十分困难,食物匮乏、缺医少药,六、七岁的孩子还没有鞋穿,更别提上学了。

  非洲群众的艰难生活让刘晓很心痛,他决定用自己的医疗技术帮助他们解除病痛。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刘晓日常工作接触最多的病例就是外伤病人,除了外伤手术之外,刘晓和同事们还要进行很多其他手术,手术多的时候,他和同事们一天连续做了六台,工作超过11个小时!手术结束后,这些中国医生们已经筋疲力尽。

  在非洲,刘晓接待了很多特殊的患者,其中一位患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病人32岁,8岁开始臀部长了一个脂肪瘤,由于家里贫困没钱医治,一直拖了20多年,后来这个脂肪瘤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的生活,导致他不能正常行走和坐卧,几经辗转来到了我们医院,经过检查之后,刘晓和同事们决定立刻帮他安排手术。在刘晓和其他两位同事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手术,终于将这个长在他身上20多年的、重达11公斤的巨大脂肪瘤成功取下。一个星期之后患者痊愈出院了,临走之前他一直竖着大拇指用英语喊着:“china!”

  中国援非医疗队除了负责当地群众的医疗工作之外,还要向当地的非洲医生传授医疗技术和医疗经验。同时,还要负责中资机构、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可想而知他们的工作量之大,工作强度之高!

  非洲工作期间,由于当地水质问题,刘晓的同事患上了严重的肾结石,队长被当地的蚊子叮咬后还患上了疟疾,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年8月,他们在非洲两年的工作期满,队员们一起回到祖国。由于刘晓突出的工作业绩,被毛里塔尼亚政府授予一级荣誉勋章,这也是当地政府的最高荣誉!

  说起这段经历,刘晓腼腆的说:“其实当年我去援非,家人并不同意。我的一个亲属叫杜慧,她工作在我县疾控中心,她参加了第31期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回国后和我聊起当地的状况对我启发很大,我决定要去那里工作,把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也想给自己一次不同寻常的挑战,所以我不顾家人的劝阻,参加了医疗队,来到了毛里塔尼亚!”

  年8月,刘晓又回到了我县妇幼保健院,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刘晓说:“中非人民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没有到过非洲的人无法体会当地群众的艰难生活,作为一名中国医生,我们把国内的先进医疗技术带到了非洲,帮助非洲人民解除病痛,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祝愿更加繁荣富强!”

来源:微看宝清(如侵联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rdmz/55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