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镇巢军
宋景定三年(),由巢县升,治巢县,领1县。该军是江北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之一。宋恭帝德佑二年(年),在淮西地全为元有的情况下,成为南宋北疆的孤立据点之一。统制洪福战死后才失守。除。
宋将在巢湖
全歼阿速王子率领的欧洲阿速军
作者:北庭小白杨
公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元宋两国的殊死搏杀在长江沿线持续进行着。是年四月,新附元朝的镇巢军南宋降将洪福,突然发动兵变,全歼了戍守镇巢军的近千名来自欧洲高加索地区的元朝阿速军,归正南宋朝廷,在战争前线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事件的开始,还要从当年年初讲起。年正月,元军在攻占鄂州后,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沿长江东进。二月二十一日,元军在丁家洲大败宋军,乘胜进击沿江城邑,镇巢军守官在这一战场形势下,投降了元朝。
镇巢军二月降附后,因其地扼交通,元廷专门派出一支特殊的精锐部队前往镇守,这就是元军中有名的阿速军。阿速,史籍亦称之为阿思、阿宿、阿速惕、阿速特、阿兰,是古代中亚奄蔡人的后裔,讲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白种人。他们原居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的库班和捷别克,后移居到捷尔宾特伏尔加河口,建立起西至黑海的王国,其主要活动地点以今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为中心,与拜占庭、谷儿只、斡罗思关系密切,后来成为加泰隆尼亚人族源之一。
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捷列克河盆地菲亚格东河谷
蒙古二次西征时,亲王蒙哥率师征服了留居高加索山北部一带的阿速部落。宪宗蒙哥汗即位之后,陆续搜括抽调阿速人户东迁中原从军作战,组成了专门的阿速卫军,兵力达三万之众,在元时的中国服役。由于他们卷发碧眼,在汉文文献中常被称为“碧眼回回”或“绿睛回回”,当时属于色目诸族之一。
阿速军进驻镇巢军后甫及一月,镇巢军南宋降军的兵变就爆发了,事件过程散见于多处史料中。据《元史·阿塔赤传》记载,阿塔赤,是阿速国主杭忽思之子,统领一支主要由阿速人组成的军队。至元十一年,“从下沿江诸郡。戍镇巢,民不堪命,宋降将洪福以计乘醉而杀之。”
又据《元史·玉哇失传》,玉哇失之父也烈拔都儿,阿速人。“从其国主来归,太宗命充宿卫。”军中简括阿速人户,“别立阿速一军,使领其众。”亦“赐金符,授本军千户。”后随军南征,“从下沿江诸城,宋洪安抚既降复叛,诱其入城宴,乘醉杀之。”
《元史·昂吉儿传》亦载,昂吉儿与淮西宋军夏贵部相峙时,有“镇巢军降,阿速军戍之,人不堪其横,都统洪福尽杀戍者以叛。”由上可知,元军阿速军应该有两支千户军进驻镇巢军,其中也烈拔都儿所部驻扎城外。两支部队首官被洪福设宴诓醉杀死,所部军兵也被“尽杀”无遗。
总之,转战大半个欧亚大陆的阿速精锐,竟然被南宋降兵设计全歼,两个金符千户内有阿速王子一员双双毙命,这一事件在西来诸人中影响极大,连马可·波罗都曾耳闻。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从镇江府城发足,东南向骑行三日,抵镇巢军。……先是蛮子大州略定之时,军帅伯颜遣一队名称阿兰之人往取此城。诸阿兰皆是基督教徒,取此城入据之,在城中见有美酒,饮之醉,酣睡如同猪豚。及夜,居民尽杀之,无能脱者。”
综上可知,这一事件之起因,盖由戍守阿速军之残暴使然,新得宋土之子女玉帛为军人劫掠,故而引发民愤。是时镇巢之民,地处两淮,自唐末动乱之后俗尚勇悍,又经宋金南北对峙,为战地多年,民众率从军果敢者,故而不堪其辱,暗生起兵之意。
阿速军官印
按照史书记载,起事者洪福为镇巢军降将,降而复叛貌似太过反覆。不过依据史料,洪福可能并非当初主导投降的镇巢军守将。按《宋史·姜才传附洪福》,记载“有洪福者,夏贵家僮也,从贵积劳为镇巢雄江左军统制,镇江北。降,福与子大渊、大源、下班祗候彭元亮结贵军复之,加右武大夫、知镇巢。”
可见洪福初时只是镇巢之雄江左军统制,并非镇巢军主官知军事。又按上文所述,谕降镇巢军者可能为原宋降将范文虎,洪福为夏贵家僮出身,与范文虎并无旧部关系,不应当依从范文虎投降。因此,他可能只是在大形势下,被迫随同镇巢军的守卫主官投降,但心有不甘暗图恢复。于是才与二子、部下谋事起兵,恰好借助民众对新戍阿速军的愤怒情绪,设计用酒灌醉全体阿速戍兵,一举成功。起事的具体时间,据《宋史·瀛国公纪》,德祐元年四月壬寅,“雄江军统制洪福率众复镇巢军。”五月乙亥,“以洪福知镇巢军。”《元史·兵志》亦载,至元十二年五月,正阳万户刘复亨上疏称:“新下江南三十余城,俱守以兵,及江北、淮南、润、扬等处未降,军力分散,调度不给,以致镇巢军、滁州两处复叛。乞签河西等户为军,并力剿除,庶无后患。”由上可知镇巢军兵变应在三月底,四月初一朝廷接报镇巢军已复,四天后下令洪福知军事。刘复亨五月上疏已言镇巢复叛变。则镇巢军以二月底城降,后一月即被收复。
阿速军官印
洪福反正后,重归夏贵麾下。至元十三年()二月,临安陷落后夏贵携淮西军民降元,同时派人晓喻洪福,洪福拒绝随同。其原因除所谓“大义”之外,镇巢军民害怕元军清算旧账也应是重要原因。夏贵以洪福为家人易制,又派自己的侄儿前往劝降,却被洪福斩首。
此时淮西元军昂吉儿部、炮手军薛四家奴部,攻城多次都未能如愿。《元史·薛塔剌海传附薛四家奴传》,薛四家奴于至元十三年,“攻镇巢。”于是再派夏贵亲自到城下招降。夏贵好言诱骗洪福,说自己愿“单骑入城”显示诚意,与洪福商谈降顺事宜。“福信之,”结果城门一开,埋伏在城门附近的夏贵伏兵就冲进城内,抓获了洪福父子。
洪福被捕后临难时,洪福二子洪大源、洪大渊喊道:“法止诛首谋,何至举家为戮?”仍有我爹是主谋要杀杀他别杀我们侥幸求生的意思。洪福叱曰:“以一命报宋朝,何至告人求活邪?”二子相继被杀,轮到洪福受刑,洪福大骂夏贵不忠降元,并要求“身南向死,以明不背国也。闻者流涕。”壮烈牺牲。
格鲁吉亚军用道路奥塞梯段,
唯一穿越高加索山脉通往俄罗斯的路
史书记载,是时元军有“屠城中”之举,现代史书解释为全城屠灭,与事实不符。“屠”有攻掠之意,此处有杀劫的意思却并非意指屠杀一空。《元史·地理志》记载,至元十四年也就是城陷后第二年,镇巢军就被升为镇巢府,可见当地人口众多因而升格为府来治理。
又如《元史·阿塔赤传》,阿塔赤殁于王事,“世祖悯其死,赐其家白金五百两、钞三千五百贯,并镇巢降民一千五百三十九户。”《元史·玉哇失传》亦载,“玉哇失袭父职,为阿速军千户。从丞相伯颜平宋,赐巢县二千五十二户。”可见此地百姓尚众,因而在战后被颁赏功臣做食邑。又《元史·兵志》记载,至元二十三年(),“为阿速军南攻镇巢,残伤者众,遂以镇巢七百户属之。”
元朝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属下,还设有“镇巢县达鲁花赤二员,主簿一员”的官职,就是专门管理这一部分阿速卫军户的。这部分被赐予阿速军官和阿速军卫的汉族民户,以后就变成了阿速军卫的军户,换句话说,他们摇身一变成了阿速军人,负责当兵服役屯田戍边,之后部分人更融合到蒙古阿苏特部里,成为蒙古族的一员。而因为户口被分拨减少,镇巢府在至元二十三年被“降为巢州。二十八年,复为县。”
现代北奥塞梯族,阿速人后裔一支
阿速军
阿速,蒙古语意为“守卫”,史籍亦称阿思、阿宿、阿速惕、阿速特,是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持波斯语,信奉东正教,属波斯的斯基泰-萨尔马提亚人,原居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的库班和捷别克,后移居到捷尔宾特伏尔加河口,与拜占庭(今土耳其)、谷儿只(今格鲁吉亚)、斡罗思(今俄罗斯)关系密切。
史书上又称作阖苏,东汉三国时期也称阿兰聊或阿兰。古希腊、罗马文献中称之为Aorsoi、Alanorsi,所谓奄蔡、阿兰,即其音译。奄蔡首次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年,窝阔台汗率师征服了阿速部落。年,蒙哥汗派人搜括阿速人户东迁,组成阿速军,在蒙古帝国服役,他们卷发碧眼,中国人也称他们“碧眼回回”或“绿睛回回”,在当时是色目诸族之一。蒙古帝国的阿速人当中,有的因战功卓著而入传历史,《元史》列传中就记载了阿速首领杭忽思、阿思兰等父子、兄弟归附、从征的故事。
木晓楠转录/编辑。
最忆是巢州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xzqh/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