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毛里塔尼亚 > 当地气候 > 年游记,穿越波斯帝国
当前位置: 毛里塔尼亚 > 当地气候 > 年游记,穿越波斯帝国
年的春节,我背上行囊,踏上了探密伊朗的旅途。伊朗,这个古代的波斯帝国和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渊源。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着重提到,明朝起源的明教就来自波斯的拜火教。一部天龙八部,让人对波斯国——伊朗的一切,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现在的伊朗是世界上把伊斯兰教和政府权利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就是用伊斯兰教教义来管理国家。很多城市尤其是德黑兰,有身着便衣的道德警察,专门巡查民众要遵照伊斯兰教教义着装和饮食。包含在伊朗境内的外国人,着装都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教义的规定。如,女性必须用头巾包头,男女都不能穿短袖和短裤,一旦违反,轻则训责,重者可逮捕或罚款。行前通过反复规划,从伊朗最南部的设拉子一直北上,到达最北部的马什哈德。制定的行程是;设拉子——亚兹德——波斯波利斯——伊斯法罕——卡尚——德黑兰——马什哈德——德黑兰。于年2月1日到2月20日,历时20天。
行前的准备工作;1,签证;伊朗现在已经开放旅游,但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恶,到伊朗旅游的欧美国游客几乎没有。所以,伊朗对中国的签证非常简单。
货币;伊朗货币叫里亚尔。年春节期间与美元的汇率是1:——。年2月1日在德黑兰机场换汇率最高,是1:。后来美元一直下跌,在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尚的汇率就再没超过1:。在马什哈德甚至只能换到1:。注意,在伊朗买东西,商家通常报价只是实际价格的十分之一,商家报出价格后,你一定要问是“托马”还是“瑞尔”。如说是“托马”则商家如报的价格是,则实际是0里亚尔。如是“瑞尔”则商家报的多少就是多少里亚尔。
除日常随身物品外,多带几张护照复印件,因为有的酒店或旅馆,可能会将你的护照压下,带几张护照复印件较为方便。“奇尼”(在伊朗称中国或中国人的意思)。
这是波斯文:女厕所
波斯文:男厕所
伊朗采用自己的太阳历,所以去伊朗旅游,你和你的护照就上演了穿越,年是伊朗的年,你的护照上伊朗的入境章上将让你穿越到年。这也是独特的纪念。(看图中的签证,伊朗海关给我的有效期是年9月12日___年12月12日,这是伊朗自己的太阳历。)
伊朗周四周五是周末,周六到周三是工作日。所以去景点游玩,请避开伊朗的周末。很多景点周五是不开门的。伊朗境内大部分景区门票都为15——20万里亚尔,相当于人民币30——40元左右。
到伊朗,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在城市尤其是德黑兰,不要随心所欲地拍照,特别是政府机关(政府大楼、警察局、供电局等等)、公共建筑(如火车站、机场等)、军人、警察、公职人员等。在人海中,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里,如果有意无意间拍了,很可能面临拘捕、扣留相机等麻烦。
伊朗的数字与众不同。怎么样?看不懂吧?第一张,左边是里亚尔/公斤,右边的价格是里亚尔/公斤;第二张左边是,右边是;第三张的价格是。
进入伊朗的第一站是伊朗最南部的城市设拉子(Shiraz),年前,居鲁士定都设拉子,并以此为中心创建了波斯帝国。在波斯历史中,年历史的设拉子是重要的伊斯兰教文化名城,其影响力辐射与覆盖整个中亚、西亚与北非。这里气候温和鲜花常开,还出了萨迪和哈菲兹两位世界闻名的诗人,所以设拉子又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闻名于世。
查拉哈清真寺MausoleumOfShah-eCheragh是设拉子最大的清真寺,女性进入必须穿上“恰兜”(伊朗女性穿的袍子)才能进入。占地巨大,院子里有两座清真寺,还有一个博物馆。镀金的宣礼塔,阳光下金碧辉煌。犹如一个蓝色大梨子的穹顶高高地矗立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上,既壮观还有几分优雅。清真寺的大殿内所有天花板乃至墙壁,都贴上细碎的彩色玻璃片,让人眼花缭乱,犹如置身于水晶宫。
哈菲兹墓HafeziyehHefeziehMausoleum(tombofHa-fez)哈菲兹生于14世纪,是伊朗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他的神秘主义抒情诗富于很强的哲理性,人们每当在生活上遇到重大事情,常常用哈菲兹的诗文占卦。他的诗歌影响仅次于《古兰经》,已经成为伊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伊朗人爱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伊朗人为几乎所有已故的伟大诗人建造了陵园和雕像。陵园一般都是波斯花园风格,几何型的花圃、盈盈的水池、轻巧的凉亭,不仅是纪念场所,也是人们休闲去处。我们在这里还巧遇一群小学生,热情地为我们朗诵哈菲兹的诗歌。
设拉子的卡里姆汗城堡,是由18世纪波斯历史上的赞德Zand王朝的开创者卡里姆汗大帝(年-年)建立的。这座城堡是当时皇城建筑的一部分,矗立在如今的市中心,见证伊朗历史的沧桑。城堡的墙体上,到处可以看见伊斯兰风格的巨型砖雕与墙体艺术。城堡四周是翠绿的草坪与柑橘树,环境怡人,不少当地人闲坐在绿地上聊天、看书,倒也是一派惬意与恬静。
瓦基尔清真寺VakilMosque;这个清真寺建成于18世纪,它那欢快明亮的色泽以及花卉图案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寺庙里最吸引眼球的是那大厅里的48根石柱,进入大殿犹如置身于一片石林。这些石柱均雕有螺旋形的花纹,而且每根柱子均有柱端装饰,上面饰有刺状的叶瓣。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礼拜大殿里的“敏拜尔”(讲经台)是由一整块大理石做成的。这些“石林”如此坚强,以至于两次地震都未能动摇它们。
公共浴室(VakilBathHouse)就在寺庙的隔壁,进去看看当年波斯人是如何洗澡的吧。浴室里也是大理石砌成,描画着许多伊斯兰花纹,里面分成好多小房间,是否我们今天说的“包房”?每个房间里都有栩栩如生的蜡像,回放当年的古波斯人如何洗澡。
最喜欢设拉子(Shiraz)著名的粉红清真寺(Nasir-Ol-MolkMosque)。早上的阳光,透过五彩珐琅,照射在墙上、柱上、地毯上,形成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静静地置身这斑斓的赤橙黄蓝,让你的思绪粉飞。那散落的光影,就像尘封的记忆,繁杂的世事,雅致的洒落,障显本色。透过陆离的光,开启那一幕幕尘埃,飞杨脑海。记忆;或深或浅,思念;亦浓亦淡。一切;好像近在咫尺,有缘;为何总横亘一束光?姹紫嫣红春何在,染醉兰亭卧墨轩。那灿烂的光影,漾起满地的春事;红绿交辉,凝眸了凭栏的眷恋。如果回忆可以斟酒,便是一场宿醉;如果岁月可以挽回,便是天心月圆。我醉了,醉在这粉红的清真寺那光怪班驳的色彩中迷失!
离开设拉子,经过宏伟壮丽的古兰经门,在霍梅尼塑像前回味伊朗年的伊斯兰革命。感叹世事变迁,恍如隔世。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离设拉子公里。也是伊朗最有名的一处名胜古迹。波斯波利斯,号称伊朗的万里长城,其实比长城更早,也更宏大,更有故事,这是几代君王耗时年建好的。波斯波利斯,又称塔赫特贾姆希德,是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而下令建造的第五座都城。希腊人称这座都城为“波斯波利斯”,意思是“波斯之都”。这座显赫一时的都城规模宏大,始建于公元前年,即大流士一世开始其统治的时候,前后共花费了年的时间,历经三个朝代才得以完成。大流士一世时代只完成了大流士一世宫殿、宝库、觐见大殿、三宫门等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继大流士一世之后的两位君主统治期间逐渐修建完成的。薛西斯一世时期建造了大部分的波斯波利斯,到了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期这座象征着阿契美尼德帝国辉煌文明的伟大城邦终于完成,从此它庄严地耸立在波斯平原上,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心脏,而且是存储帝国财富的巨大仓库。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传说“他动用了1万头骡子和匹骆驼才将所有的财宝运走”。然后那些用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圆柱、柱头和横梁熊熊燃烧起来,屋顶坠落,烟灰和燃屑像雷阵雨一样纷纷落在地上。大火过后,只剩下石刻的柱子、门框和雕塑品依然完好。波斯波利斯就这样毁于一场大火。据说亚历山大大帝是为了报复波斯人对雅典卫城的劫掠才下命令烧掉波斯波利斯的。不管怎样,到此为止属于阿契美尼德的繁华消散了,如同波斯平原广阔大地上一场华丽壮烈的梦。
波斯波利斯附近还有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帕萨尔加德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帝国第一个朝代的首都,。居鲁士二世从前年(或更晚)开始这个城市的建设,直到大流世一世计划在波斯波利斯建都为止。帕萨尔加德的遗迹范围为1.6平方公里,包括一个普遍被认为是居鲁士二世陵墓的建筑、坐落在附近山丘上的堡垒与2座皇宫与花园的遗址。在波斯波利斯东北40公里,遗址分散多处,包括居鲁士的陵墓。为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都之一,为伊朗8个世界遗产之一。
已经矗立千年的居鲁士(CyrustheGreat)大帝的陵墓,居鲁士大帝的遗体归葬故都帕萨尔加迪。他赢得了永久的尊敬。年后,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此,不仅没有毁坏他的陵墓,相反还下令加以修葺。居鲁士陵年来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铭文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是居鲁士王,阿契美尼德之王”。
亚兹德;在伊朗正中心,有多年,是世界上唯一最古老的城市。为伊朗拜火教最大中心,直至今日圣火依然在拜火教的祆祠里燃烧不息,市郊有两座著名的拜火教“寂没塔”遗迹。亚兹德有许多清真寺,最为著名的是乔麦(Jome)清真寺和阿米尔·恰赫马格(AmirChakhmagh)清真寺。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风塔”,也就是建筑物顶部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故亚兹德又被称为“风塔之城”。自古以来,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关系,水源十分珍贵,当地居民开发出一种地下水渠系统,称为Ghanat,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坎儿井”。
琐罗亚兹德教火庙,伊朗琐罗亚兹德教的主要神庙之一,供奉着据说从公元5世纪年就开始燃烧的圣火。根据记载,萨珊波斯被阿拉伯人灭亡后,一些大祭司奋不顾身将巴赫兰圣火带至亚兹德附近的Ardakan地区让其隐蔽地燃烧,然后又被转移至此。
恰克恰克村ChakChak;伊朗著名琐罗亚兹德教圣地,位于亚兹德西北70公里处卡维尔盐漠的一座山丘上。站在高处,周围的卡维尔盐漠风光尽收眼底,非常壮观。ChakChak意指山泉从岩石缝隙渗出滴落的声音,这里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一座位于岩洞内、名叫Pir-eSabz的火庙,每年6月14-18日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徒前来举行宗教活动。火庙两扇铜质的大门印有琐罗亚兹德画像。注意前往火庙需要攀爬一段非常陡峭的山路(大约20分钟),抵达后必须脱鞋进入,岩洞满地都是渗出的山泉,因此即便在盛夏都冰冷刺骨。
哈尔纳克Kharanaq;亚兹德附近的一处古村落,历史已有上千年。目前村落中间部分已非常破败,几近坍塌,周边仍有村民居住。其中一个景点叫“摇晃塔”保存较好,两个人在其中左闪右动,会感到塔也在晃动。还有一个院落,曾是恺加王朝一座来往商旅的驿站。可包车前往。位于亚兹德城北部偏东七八十公里。
沙里发巴德村;波斯语发音为Sharifabad,位于Ardakan地区。萨珊帝国灭亡后,一群逃难的祭司跟随祭司长把法恩巴格圣火带到这里供奉,与同样遭到劫难的巴赫兰圣火成为琐罗亚兹德教两大圣火。在这个村子,年轻人基本都已前往德黑兰等大都市打工,留下的是一些空巢老人,但保留了琐罗亚兹德教历史最悠久、最传统的宗教习俗。这里是玛丽·博伊斯教授长期研究过的琐罗亚兹德教范本,可以很好观察教徒们现今的生活状态。
聚礼清真寺;典型的伊朗“安扎利”风格建筑,出现在里亚尔纸币背面。始建于12世纪,后于14世纪和19世纪进行过大规模翻修。两座48米高的宣礼塔是伊朗所有清真寺最高的。由于保存完好,该清真寺各部分均可清晰看出是在不同时代完成的。进入主庭院,东面的清真寺是前塞尔柱克突厥时期建造的,南面则是14世纪的建筑,西面最精美的主入口建筑是18-19世纪的作品,它和清真寺穹顶的马赛克装饰都做工复杂、精致,非常震撼。
风塔Ghanat;亚兹德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影响,夏天可以到50度,而冬天又极其寒冷。古亚兹德人把房子修在地下,并发明了一种叫作〝风塔〞的特色建筑把风引入地下纳凉。又因为水源珍贵,亚兹德人早在年前就已经修建Ghanat(就是我们说的坎儿井)把山上的水源,通过沿着地形的自然坡度在地下十数米深处修建的暗渠,引入到城里每户人家里供日常使用。而每个家庭的风塔下面都建有一个水池,结合风塔引入的风,在地下形成一个天然的空调房间。古亚兹德人的聪明才智让这座沙漠腹地的城市成为沙漠绿洲,成为独树一帜的风塔之城。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多年,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梅博德Meybod;是一座小城,拥有与亚兹德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傍晚时分,全城被一片金光笼罩,站在Narin城堡上俯瞰全城和远处的卡维尔盐漠,煞是壮观。整座小城非常安静,比亚兹德还要能代表古朴传统的伊朗。
寂寞塔;波斯语发音为Dakhma,位于亚兹德南郊,由两个坐落于小山峰上的砖石建筑构成,看上去像两个又短又粗的烟囱。爬上“烟囱”,顶部其实是实心的,在中间有个小洞,扔个石块下去,坠地的时间表明了它的深度。你可能想不到,这里其实是琐罗亚兹德教徒过去进行天葬的场所,秃鹫吃剩的人骨被天葬师归拢倒入中间的小洞。不过不用害怕,这两座寂寞塔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就已停止使用,天葬在伊朗已几乎绝迹。山脚有个墓地,保留了琐罗亚兹德教徒除天葬外的传统丧葬习俗。
伊斯法罕;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公元前4、5世纪的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公元11、12世纪塞尔柱帝国时,该城曾为首都。萨法维帝国时期(1-年),该城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城中心的伊码目广场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革命前称国王广场,面积多平方米,始建于年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皇帝时期。广场是仅次于北京天安门的世界第二大广场,由伊玛目清真寺、阿里戛普宫殿、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皇家大巴扎等几部分组成,二层的拱廊把它们连接起来,整个广场呈长方形,中间还有一大片草地和玫瑰盛开的花坛。
伊玛目清真寺;建于年萨法维一世时期,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其外形为壁嵌式的正门面向正北。清真寺的大门是镀银的,正门高达30米,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位于广场的南端。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层距15米)拱顶清真寺。墙壁上还有反映当时文化艺术最高水准的壁画和装潢。建筑宏伟,设计精美。清真寺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位于寺院南侧的大拱顶高54米,主要部分均为镀金或镀银,辉煌夺目,光彩照人。若站在正对着拱顶的回音石上拍手,即可听到多次洪亮的回音。在大拱顶的两侧,有两个尖塔,高43米。寺内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日晷,是当时人们用来测算时间的。在17世纪建寺时,该寺西侧有讲授神学的教室和讲堂。现仍保留多处作礼拜和祈祷的地方。
国王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阿巴斯为来自黎巴嫩的长老Lotfollah而修建,后来成为阿巴斯的私人清真寺,因此才没有宣礼塔。与伊玛目清真寺不同,这里的装修是以柠檬黄色为基调,而不是蓝色。
40柱宫;该宫始建于阿巴斯一世,阿巴斯二世时建成,是接待贵宾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的基石高出地面约1米。宫殿前半部是三面开放宽敞的平台,台上有二十根高大的松木柱子。正中的四根大柱子中间有一大理石水池。水由这四根柱子下方的石雕狮子的嘴里喷出。宫殿前面为长方形大水池,长米,宽16米,水池四周有喷泉和石雕。站在池边朝宫殿望去,二十根柱子与辉映在水中的倒影浑然一体,“四十柱宫”由此得名。与平台相接的大殿有三个拱顶。入门处有一玻璃镶嵌的镜厅,为年阿巴斯皇帝时代所建,萨法维二世时重新修饰。宫内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
奥塔希高赫拜火庙Atashgah;位于伊斯法罕东南的一个村傍山顶,拜火教徒们在奥塔希高赫山顶用大块方形泥砖建造了火庙及其附属建筑,这里是古代拜火教徒们祭祀的圣地。至今,仍然可以看出大火烧过的痕迹。这座建筑是伊斯兰史前留下的少数几个有价值的建筑之一。火庙及西北角的房间分别为祈祷厅、瞭望台和军事堡垒。至今尚存的残桓断壁在向世人述说古波斯帝国辉煌而悲壮的历史。让人感叹“拜火圣庙今尚在,不见当年居鲁王。”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伊玛目广场东北1公里处,紧贴着大巴扎。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从东面入口进入庭院,西面建筑的伊万门有着萨法维风格的装饰,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南面建筑的伊万门则有蒙古特色的马赛克花纹以及棱角分明的装饰线条;北面的伊万门则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后面祈祷大厅内的石柱、穹顶和蜂窝状藻井均由泥砖建成,非常朴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面伊万门旁的蒙古统治者完者都的房间(RoomofOljeitu),能看到极其精美的古兰经书法浮雕。
三十三拱桥;建于阿巴斯皇帝时期,因有三十三个桥孔而得名,是ZAYANDEH河上一座颇有特色的建筑。伊朗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被高度评价为萨非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2年,阿拔斯一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它是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故名33孔桥。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一座桥,石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它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而桥上的构造更有讲究: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
阿里卡普宫Kakh—eAliQaqu;位于伊玛姆广场西侧的6层建筑,建于17世纪初,是萨法维王朝的皇帝们用来招待外国使节的宫殿,看台是皇帝和王室客人观看马球和焰火以及检阅军队的地方。殿有三个拱顶。入门处有一玻璃镶嵌的镜厅,为年阿巴斯皇帝时代所建,萨法维二世时,重新修饰。由18根柱子支撑的观景台可提供观看广场和周边清真寺的最好视野,大殿内墙上有数幅宏大的壁画和精致的雕刻艺术,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征战场面。大殿辟为展厅,陈列着当时的器皿、古币、书法等文物珍品。
哈柱桥KhajuBridge;哈柱桥是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二世时期的建筑杰作,桥拱内的空间是伊朗人郊游野餐的好地方。哈柱桥桥底的桥洞很具特色,桥头桥尾各一只的神兽白天看不到眼睛,到了夜晚眼睛便会发光直射对方。每一个桥柱晚上在灯光的照射下,俨然是一支支蜡烛。从33孔桥步行至哈柱桥,约40分钟,沿途非常漂亮。当地人喜欢在桥底下静坐聊天、谈情说爱。我在那里正巧遇到一伙年轻人在那里拍摄空中翻腾的精彩表演。
卡尚;从亚兹德到伊斯法罕,一路北上,全是荒凉的戈壁和半沙漠,眼里见不到一块庄稼地和树木花草。而进入卡尚,参天树木扑入眼帘,这个位于扎格罗斯山东麓、面积50平方公里的卡尚绿洲,形成伊朗中部独有的一片玫瑰花的盛地。这里以世界上最好多玫瑰香露而闻名。
费恩花园FinGarden;费恩花园是坐落于伊斯法罕省卡尚的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建造于萨非王朝统治时期的年,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为伊朗最古老的依然存在的花园。占地2.3公顷,中间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四周被圆塔包围,花园的主题是各类水池和喷泉,水源来自附近半山腰的苏莱曼尼亚山泉,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花园不用任何压力工具即可让山泉流入水池,并灌溉园内植物。还有萨法维时代以及恺加王朝时代修建的皇宫建筑。花园内有一个叫做费恩浴池(FinBath),不幸的成为政客行凶的场地。年,主张推行改革的首相米尔?卡比尔(AmirKabir)因侵犯皇权、贵族的利益,被囚禁的花园中,年的时候在浴池被刺杀。保存极为完好的费恩花园作为波斯园林的代表于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比扬奈村Abyaneh从卡尚包车到伊斯法罕的途中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奥比扬奈村。房子全是红色的。最古老的房子有年了。奥比扬奈位于伊朗中部卡尔卡斯山脉的一个山谷内,从帕提亚时期就有人居住,至少已有年历史。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现在村民仍在使用古老的巴列维语,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因而奥比扬奈被称作伊朗文化的活化石。走进村子,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排排红色的砖土建筑,这是因为房子建造时都取用了红色的粘土。而村民的着装与伊朗其他地区也大不相同:女人大多戴着花头巾并穿着宽松的裙子,看上去色彩斑斓;男人则穿着大灯笼裤(比库尔德人灯笼裤还要宽松)。
传统波斯住宅塔巴塔巴依宅院:长方形庭院,围绕在四周的主建筑和围墙,中间的长方形喷水池,这些具备鲜明的古波斯豪宅特征都可以在这座由大商人赛义德·塔巴塔巴依于19世纪末期兴建的宅院里得到体现。宅院划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区,将主人一家使用的院落,客人使用的院落以及佣人使用的院落相互隔离开,充分保证了隐私。而穹顶和墙面上的各类雕花装饰、纷繁的图案也为整座宅院增色了不少。
艾哈迈德苏丹浴室;非常漂亮的土耳其浴室,历史已有多年,内部装修带有鲜明的什叶派伊斯兰风格,穹顶和立柱上是复杂的几何图纹和蓝色花纹瓷砖。古浴室大门非常有讲究,左右两扇门各有一个铜制门栓,分别是棍型和环型。过去,男、女客人需要用不同的门栓敲门,里面服务生就知道来客性别了。房顶上特象外星球的气窗更是拍摄的绝佳美景。
马什哈德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在伊朗的圣地,今天的城市以伊玛目阿里·里扎的陵墓而闻名于世,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伊玛目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圣地。9世纪,阿巴斯王朝马蒙在任哈里发之前,为赢得什叶派信徒的支持,请该派第八代伊码目阿里·里扎由麦地那迁居图斯.富人前往麦加朝觐,而穷人前往马什哈德朝圣。因此,就算那些已经完成了前往麦加朝圣并获得哈吉(Haji)头衔的朝圣者,他们也将前往马什哈德,尤其前往伊玛目里扎圣地朝圣。
伊码目礼萨圣陵;波斯语发音为Haram-eEmamReza,伊玛目礼萨是什叶派历史上第八伊玛目,公元年,被阿拉伯哈里发用毒葡萄杀害后葬于此地。现在的陵寝其实是一个包括陵墓、多座清真寺、经学院、医院等构成的建筑群,而礼萨的墓冢大厅位于一个带有金色穹顶的神祠内,阳光下分外炫目;墓冢被纯金的格子框架罩住,每天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来这里亲吻、抚摸框架,再用手抚摸自己的脸,泪流满面。离开神祠时,人们还要抚摸神祠的大门和墙壁。神祠周围有7个大型庭院,虔诚的穆斯林们席地而坐,面向神祠诵读古兰经。在傍晚时分,不时还能看到有人抬着棺木绕神祠一周,这是因为什叶派穆斯林希望死后也能到这里来和伊玛目告别,宗教人士举行祈祷仪式后,再抬回去安葬。其中最著名、最具观赏价值的是戈哈尔沙德清真寺(Masjed-eAzim-eGoharshad),由15世纪初帖木儿帝国皇后Goharshad下令修建。它蓝色的穹顶高达50米,两座宣礼塔高40米,从建筑学角度比礼萨神祠更为重要。在伊万门入口边缘,能看到帖木儿王子BaysonqorMirza下令撰写的题词;内部复杂多变的蓝色马赛克装饰和藻井也极其精美;而最重要的讲坛,是传说中隐遁的第十二伊玛目迈赫迪在审判日显灵的地方。一般说来,这里非穆斯林也不允许进入。
Kang“康”村;非常壮美的一座伊朗传统村落,约有多年历史。整个村子依山而建,村前不远路的一侧是溪流,上百栋稍显破败的房子错落有致的挨着,坎儿井水流过每家每户。爬上村前的山坡,整个Kang尽收眼底,用风景如画一点不为过。到了霍拉桑一定要去Kang村,这将是你伊朗东部之行的一大亮点。
纳迪尔沙陵墓;纳迪尔沙陵墓位于伊玛目礼萨圣陵西北方向。NaderShah(-)是伊朗阿夫沙尔王朝开国之君,但也基本就是亡国之君。他在萨法维王朝崩溃以后收拾旧山河,击溃阿富汗人,顶住奥斯曼土耳其,定都马什哈德,向东扩张,伊朗大军打进中亚,阿富汗,将印度莫卧儿帝国打得一蹶不振。然而作为优秀的军事统帅,他懂得马上得天下,却不懂不能马上治天下。对待下属、臣民异常残暴,最后被仆人为求保命而刺杀。王朝也从此分崩离析。现存的陵墓和博物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原址修建的。
Beit-ol-MoqaddasSquare;很大的巴扎,在陵墓的附近,这里最多的是藏红花、手饰、服装和拍艺术照的档口。可买番红花、绿松石,但不要超过克。番红花是伊朗人最骄傲的国宝,有治疗头痛、番红花,其价值比黄金还贵重。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也是伊朗最大的城市。18世纪初,卡里姆汗下令在德黑兰兴建一所皇宫及政府办公室,表明准备把德黑兰建成都城。后来卡里姆汗的政府基本在设拉子。年,卡扎尔王朝的阿迦.穆罕默德.汗加冕为王,正式宣布德黑兰是首都。在年代至年代,德黑兰在伊朗沙阿.礼萨汗的统治下几乎从零开始建设。在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统治下,德黑兰在年代及年代的发展迅速,现代化的建筑重塑了城市的面貌,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发展计划也制定了出来,年的革命使这些计划中止,新政权落实了这些计划的一部分。在年至年的两伊战争期间,德黑兰多次被飞毛腿导弹袭击。
伊斯兰教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中最大的支派)是目前伊朗的国教,大部分德黑兰人都是十二伊玛目派的温和信徒,其他的少数宗教族群包括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苏菲派,琐罗亚斯德教,巴哈伊教,犹太教,基督教等。
萨德阿巴德王宫;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占地面积公顷,其中约有公顷为森林、花园、草坪。该宫殿为巴列维王朝国王的办公室和夏天居住的地方。殿内设有寝室、餐厅、礼宾厅。其中礼宾厅的装饰和摆设均为欧洲上个世纪的风格,比如沙发为路易十三至十六世时代的风格;瓷器产自法国;铜雕为意大利制造,还有许多欧洲名画和中国装饰品。此外,在该宫殿里还有许多其它国家官员赠送的礼物。自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该宫殿被列为博物馆,并于年开放,让人民参观,宫殿改为博物馆后,仍保持了国王时期的摆设和装饰,以便让人民亲眼目睹国王的奢侈生活。当然,宫殿里昂贵的珠宝由于是国家财产,被转移到伊朗国家银行珠宝博物馆珍藏,还有数条地毯被临时放在伊朗地毯博物馆展出。
尼亚瓦兰皇宫;NiavaranPalace是伊朗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年被伊朗革命推翻前,皇室成员的主要居所。NiavaranPalace于年建成,占地约5公顷,现时已开作博物馆。这里是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皇室居住的地方,包括比较有特色的几间房子和一个博物馆。博物馆里面金碧辉煌,确实很有皇家气派。
伊朗国家珍宝馆Moze-yeJavaherateMeli;位于伊朗中央银行的地下室,收藏了伊斯兰革命以前时期(主要是萨法维王朝、恺加王朝和巴列维王朝)的大量皇家珍宝,包括镶满钻石、各类宝石的皇冠和佩刀、腰带、首饰盒等,价值无法估量。其中最著名的是重达克拉的“光芒之海”(Darya-ye-Nur),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粉钻之一,让许多人久久凝望不愿离去。重要展品还有恺加王朝的孔雀宝座、礼萨?巴列维国王镶有多粒钻石的皇冠以及镶有5万多粒宝石、钻石的地球仪等。
古勒斯坦宫GolestanPalace:新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部分建筑始建于萨法维王朝时期,后在恺加王朝成为王宫。这里是伊朗少有的欧式建筑,据传当年恺加国王纳赛尔?丁遍游欧洲后,爱上了那边的建筑,因此回来下令修建这座西式王宫。Gole是花的意思,Stan是地方,因此古勒斯坦指鲜花盛开的地方,寓意非常美。宫内包括多座博物馆,主要参观点是“镜厅”,房间的天花板和四周均大面积装饰着镜子,非常有意思。
霍梅尼陵墓;伊朗国父霍梅尼于年去世,这座神祠随即开始兴建,到目前仍未完工。里面一个绿色的小房子内葬有霍梅尼本人和他年去世的二儿子艾哈迈德?霍梅尼,现在成为伊朗什叶派的一大宗教圣地。神祠比照其他什叶派伊玛目的陵墓建造,4根宣礼塔高91米,象征霍梅尼于91岁高龄去世。每年数百万霍梅尼的信徒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向他表示敬意。男女要从不同入口进入神祠,入内必须脱鞋寄存,务必注意着装肃穆,保持低调,切不可大声喧哗,否则易被看做亵渎宗教领袖。参观霍梅尼墓后可顺便参观旁边伊朗最大的墓园Beheshet-e-Zahra,里面埋葬着20万两伊战争的阵亡将士,此外还葬有大量伊朗近现代著名政治家、王室成员、将领和诗人等。
伊朗自由纪念塔;伊朗自由纪念塔,气派雄伟,风格新颖。纪念塔于年10月落成,伊朗建筑师候赛因·阿马那特在设计该塔过程中,既注意吸收外国建塔的优点,同时注意充分体现伊朗建筑的民族风格。塔的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电影馆可容纳名观众,5部电影机同时在一块宽敞的银幕上放映,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这里是游客云集的地方,想看电影常常要排队等候才能购到入场券。从塔底沿着级石阶盘旋而上,可到达塔顶的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气势非凡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当我准备去伊朗旅游的消息在朋友中传开后,相当一部分朋友都担心地提醒我;“千万要注意安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朗——这个中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度,不单充满了神秘,更被西方煤体渲染成暴力、恐怖、动乱的发源地。在只有单方面的报道下耳闻目染,逐渐在人们心中把伊朗和伊斯兰国家与恐怖主义划上了等号。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情感偏好,造成所有朋友熟人对我去伊朗的担忧。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对伊朗的“妖魔化”报道,在被转引进我们的眼球后,客观上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跟随西方逻辑,认为伊朗是一个专制、封闭、混乱、非理性甚至是流氓、邪恶的国家。我走进伊朗这20来天的所见所闻,遇到的伊朗人无不热情、开朗、非常乐于帮助人。无数次在问路时,伊朗人会放下他正在做的事,带着你走过几条街道,直到明确你已经可以到达目的地才离去。曾有几次路上偶遇的伊朗人会热情的邀请你喝茶,会非常友好的想和你聊天,坐公交车时,还会掏出他们的公交卡,为你刷卡请你。公交车上没座位时会有不少伊朗人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你这个外国人坐......。曾有伊朗人对我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很多外国人提到伊朗,总喜欢用动乱的中东国家来形容?其实,所谓的动荡只是非常小的区域和很特殊的时刻,中东绝大多数地方都很安全,很详和。”我在伊朗,没有看到一次争吵、打闹和车辆刮蹭引起的矛盾。更没在伊朗遇到偷盗、抢劫、诈骗这些恶行。让我充分感受到伊朗是一个和平、友好、自由、民主的国家。所以,伊朗是个非常值得你去旅游的国家。
文章作者大风哥,感谢作者分享。平台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