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北回归线已死,新的一年将至


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46330.html

年吃了朋友的安利,借了她的书,一借两年,两年中偶然记起来书未还时,一度担心因此死于非命。所幸而今书已还,命尚在,交情亦未破裂,当真是可喜可贺。为庆劫后余生,在六月的大好时光写成此文。现在年底了,改改发下存稿。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作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发疯的一个人,不知道他疯累了没,但应该是疯累过,毕竟淋漓尽致的疯狂之后一定会带来疲惫与快感。然后接着任由激情泛滥,不可收拾不想收拾,穷困潦倒的艺术家,碎片化自己,碎片化人间,一点儿也不想出来地投入非理性世界,在那里造出了一本支零破碎的书——《北回归线》就是这么个东西,无聊透顶趣味横生充斥着「快感」的薄薄一叠纸。

「迄今为止,我的符合自己心愿的想法一直是要摆脱文学的金本位制。简单地讲,我想展现情感的再生,描写一个人处于最艰深的思考时的行动,就是说,在他处于谵狂状态中的行为。我要描摹一个苏格拉底之前的人物,一个半是色鬼半是巨人的生灵。」

于是他写他自己,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就是他认为的那个苏格拉底之前的人物。而他的经历足够驳杂,单工作便有诸如陆军部的办事员兼《华盛顿邮报》见习记者、垃圾清理工、体校教师、酒吧招待、图书管理员、精神分析学家等,驳杂到可以支撑他无边无际地抛弃一切乱写一通。

《北回归线》是一部小说,主流上是这么归类的,一部亨利米勒的自传体小说。尽管我不大赞同冯唐写的序言,但他的推荐语可谓精确。「米勒的小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成形的人物,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

米勒兴许活在了梦里,他的文字浪漫又粗鄙,他的语言是无厘头的,将一堆杂七杂八的意象排列起来,例如第一章里的「塔尼亚也是一个狂热的人,她喜欢撒尿的声音,自由大街的咖啡馆、孚日广场、蒙帕纳斯林荫大道上颜色鲜艳的领带、昏昏暗暗的浴室、波尔图葡萄酒」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样的无厘头串联贯穿全书,随处可见。

他用他特有的方式泼画出了梦幻般的景象。这其实很无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无迹可寻的想象,完全不新奇。但它同时很有趣,因为实际上没人这么去写,不会写或者不敢写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最后是米勒这样写了。由一件吃饭小事,思绪飘忽,想到工地里的人们、校园里的光阴、某人没有系上的鞋带、引人发笑的一个下腰、有点味道的青啤。这种莫名其妙的有趣与肆意,夹杂着无数的情感,奔腾而砰湃。

看似不可捉摸的联想,可能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但写出来的人是米勒。他的文字充满激情,「只有思想,苍白无力、必须靠屠杀养肥自己的思想,像胆汁一样的思想,像猪的肚子被刀豁开后露出的内脏一样的思想。」埃兹拉·庞德说,这大概是一个人可以从中求得快感的唯一一本书。除去上述谈到的米勒小说的杂乱无章,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大概在于全书尽是脏话。埃兹拉快感的获取大抵就是来自这无穷无尽的脏话,还有不知算不算是脏话的无数的攻击性话语。

脏话离不开禁忌文化。越是不可侵犯的,就越会成为禁忌。大部分人都认为性是私密的,不适合公开讨论的,甚至是下流的、令人难以启齿的。根据《为什么脏话大多跟生殖器有关》一文所论证的,涉及生殖器的脏话打破了禁忌,让说话者本人产生逾越道德伦理和征服对方的快感。在亚洲文化中,脏话还和社会地位、宗族和颜面有关,「我操你祖宗十八代」便是有力的论据。

推之,人们总是喜欢快感的,不知道怎么查证兰卡斯特是不是确实在年发表了这样一份研究报告,不过文章(见上)提到的研究所表明的,看起来具有一定可信度。这份研究报告说,人们说脏话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表达生气、厌恶、憎恨、痛苦的情绪,有效缓解心理上的痛楚。故而脏话的通行,绝离不开「快感」一词。中国有很浓的宗族文化,对祭祖向来看重,而「他妈的」这类脏话的盛行,反映了对此的依赖。越是看重,越是尊敬,越会成为禁忌,一旦破除禁忌,快感也随之而来。而人们喜欢快感。鲁迅曾写过「论『他妈的』」,认为说这些脏话总是卑劣的事,是体现依赖门第倚仗祖宗的卑劣玩意儿。

书中「婊子」一词出现的频率难以计量,除此之外,「缝」、「穴」、「那玩意儿」、「窟窿眼」等等对女性器官的指称,俯拾皆是。或问「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然而「吁」与「骂脏话」绝对是两码事。

米勒就这样骂了一整本书。不仅是脏话,一叠负面的贬义的词语,或许更是主角。矮的、胖的、丑的、垃圾,对人、物和事的形容永远毫不客气,破口大骂,可怜巴巴的,有湿疹,有头皮屑,牲口棚的走廊,像猪猡一样生活……全是阴暗的一点光也没有的描写。他妈的!

「低头细看那条缝,我看到一个方程式符号,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世界,一个化为零蛋、一点痕迹不留的世界。」

「上层建筑是一个谎言,其基础则是巨大、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

「如果哪一个人敢于直抒胸臆,秉笔直书他的真实经历,真正的真实,那么我想世界将毁灭,将被吹成碎片。没有神、变故和意志能重新弥合起这些碎片、原子以及构成这个世界的不可摧毁的要素。」

人们心中阴暗的一面,米勒写了出来,我甚至认为他是没有放大这种黑暗的。所以很爽,很有快感。但我并不「爽」,我只确认到,米勒是获得了快感的,他是一个谵狂的人。

中文有一个词,「痛快」,痛感也可以获得快感,人们大抵还挺喜欢的,掉一掉深渊,享受痛苦的快感。米勒就把自己扔进去了,然后有了《北回归线》。至于米勒想表达什么,读到什么便是什么,米勒可能并不在乎,更可能是嫌弃这般吵闹。

译者袁洪庚在跋里说,「『文以载道』并非只是中国人的专利,自柏拉图时代起,一定程度的『载道』理念在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文之所以为文,是有它独特的魅力的,众人谓之好文,大概不独是字句优美,更深一点的还有回味无穷的内涵。而内涵是透过字句,再由读者提取出来的。也就是说,字句是基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字面意思写的是花开之时,但实际上却可以用到诸多现象上。文未必有此意,却可读出此意,「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此,方为好文。

而《北回归线》又承载了什么呢?以性为基石,在性上建立一个世界,去看糜烂腐朽的瘫痪社会,赤裸裸的危机显而易见得令人感到乏味,在欢愉中咒骂旧世界并快活地期待它的消亡。

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写到:「艺术作品因为招致消亡而得以存活。」《北回归线》想死。不幸、渴求、懊悔、失败的努力,在狂欢中迎来死亡,真实地垮掉,没有什么忌讳的,所有忌讳的都要击破,找不到答案便在谵狂中死去,也可能谵狂就是答案。

最现实的是他,于是最梦幻的也是他。

那就都去死吧。

季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yacar.com/ddqh/7573.html


当前时间: